您当前的位置:保定频道 >>  蠡县新闻网>>地方文化

为抗日牺牲的蠡县县长董志坚

来源: 蠡县政府网 作者: 2014-06-23 12:11:31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前段时间,笔者去蠡县万安镇刘铭庄村走亲戚,和振明伯父闲聊时,老人说起一段60多年前曾经亲眼目睹的往事。在他不到10岁的时候,发生在家胡同口的一件令人敬佩的壮举。

  那天早晨,一阵阵密集的枪声把他从睡梦中惊醒,扒开门逢望外看,只见两名年轻的抗日干部正在和日伪军交火。面对强敌,两名抗日干部沉着应对,经过几次突围,先后倒在了血泊里,壮烈牺牲,为抗日献出了自己年轻的宝贵生命。他们就是抗日战争时期蠡县县长董志坚和他的警卫员。

  董志坚生于1914年11月的一天,原名祝玉璋,蠡县辛兴村人。祝玉璋幼年好学,1929年考入蠡县刘铭庄崇实高级小学,1930年学校秘密建立了共产党组织,祝玉璋和部分同学在党支部的领导下积极参加了革命活动。1931年,祝玉璋考入了博野县北杨村“颜李学派”颜元的四存中学。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祝玉璋毅然投身革命,参加了蠡县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蠡县战地动员委员会。他动员各阶层人民出来抗日,有钱出钱、有人出人、有枪出枪、有物出物、共赴国难。他还以身作则,动员父亲祝文田把家里的余粮献给抗日民主政府,支援抗日。

  1939年2月,祝玉璋担任县抗日民主政府财政科长,这年春,县境内的日伪军疯狂地进行烧杀抢掠,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下,祝玉璋带头发展生产,厉行节约,支援抗战。当年夏天,全县遭受了特大水灾,他又带领干部深入农户积极救灾,发动广大群众节衣缩食、克服困难、生产自救,并在全县各村实行合理负担,以减轻农民负担,改善群众生活。

  1940年2月,祝玉璋被任命为蠡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为了便于工作,改名董志坚。根据上级指示,结合县情,在县委统一安排下,领导全县人民,改造平原地形,组织发动群众挖交通沟,破坏日伪交通,粉碎日伪机械化兵团的扫荡;积极发展地方武装,加强县大队、区小队和游击组的建设;各村都建立起剧团、歌咏队,开展文化教育和党的宣传活动,抗日工作十分活跃。

  1940年9月,按照地委指示,蠡县军民组织开展了“双周战役”,董志坚任总指挥,给予敌伪以沉重打击。两周内,领导全县军民开展破路、挖沟、攻打据点、袭扰日伪军等活动21次。同年10月至次年2月,为支援西部山区抗战,他亲自布置、组织动员1500余名群众,在八路军33团的掩护下,向平汉路西运送粮食和土布,运粮大军每人身背60余斤粮食或布匹,通过多条封锁沟及平汉铁路,将抗战物资运送到唐县、完县一带,支援抗日。

  1941年2月20日,他从冀中行署开会回到县委驻地桑员村,为了预防日伪军袭击,摆脱敌人跟踪,安排好县直各机关人员转移。当晚,董志坚带领县政府人员来到了刘铭庄村堡垒户家中。由于被敌特发现,自己还未来得及离开,即被敌包围在刘铭庄北大街。次日拂晓,日伪军包围了刘铭庄他们的住所。

  当时地道过少、没有连成片,洞口虽多,但洞深过短不能有效地打击敌人保存自己。董志坚所在的院落没有地道,要跑到一临近的院落内的地道内掩藏,他一边和敌人交火一边向有地道的院落跑,跑到了北大街的王家胡同。。

  他和警卫员几次突围都没有成功,日伪军越打越近,警卫员牺牲了。身陷重围,敌人又数次冲了上来,董志坚仍然坚决地回击日伪军,敌人的几次冲锋都被他打退了。这时,日伪军喊话让他投降,他愤怒地回答:“我是共产党员,宁死不降!”他继续拼命冲杀,直到子弹打光了,身中数弹,英勇牺牲,当时只有27岁。

  党和人民为了几年这位年轻县长的革命功绩,在他死后,辛兴村曾改名为志坚村。

关键词:蠡县

责任编辑:李艮春

相关新闻

  本地要闻 更多
  地方文化 更多
  重点项目 更多
主办单位:中共蠡县县委宣传部
备案序号:冀ICP备08003586号 技术支持:长城网
最佳使用效果:1027*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