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调:95.1%受访者支持将“裸官”治理推及全国
万人民调:95.1%受访者支持将“裸官”治理推及全国 如何根治“裸官”,受访者首荐深查“裸官”及其家人经济来源 今年2月底,中央第八巡视组向广东省反馈巡视情况,指出存在的“裸官”问题。随即,广东省展开对“裸官”的治理。截止5月底,广东省共查出1000多名“裸官”,其中866名“裸官”被调岗,包括9名市厅级官员;200多“裸官”选择迁回家人。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手机腾讯网,对27509人进行的一项题为“你怎么看‘裸官’”的在线调查结果显示,74.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身边可能有“裸官”。92.7%的受访者确认,“裸官”的存在影响自己对政府的信任度。 受访者中,80后占33.1%,90后占26.5%。38.4%的受访者有直系亲属是国家公职人员。 92.7%受访者确认“裸官”的存在影响自己对政府的信任度 提到“裸官”,山西省太原市某事业单位职员冯华的第一感觉就是不信任。在冯华眼里,政府概念的具体形象就体现在一个个公务员身上。如果许多公务员都把妻儿送到国外,变成一个个“无根”的人,那这个政府又怎么能说是廉洁的呢? “现在时代开放了,有的官员的子女出国读书还说的过去,但如果连配偶都辞了工作跟着出去,那就不免让人怀疑。”江苏省徐州市某高校研究生王学志认为,如果查得严,一些官员的家庭成员拿到国外“绿卡”,政府部门不可能不知道。之所以出现许多“裸官”,究其根源还是在于政府对官员的监督、审查工作没有做到位,让个别人有了可乘之机。 浙江省杭州市某政府部门公务员刘晓波(采访对象要求化名——编者注)认为,就算“裸官”不是导致官员贪腐的直接原因,但也可能成为导火索之一。他举例说,他们单位有位领导,自从儿子在美国工作后,妻子就跟着到美国生活,夫妻二人长期分居两地。 刘晓波直言,由于家人长期不在身边等原因,许多“裸官”可能在晚上安排其他娱乐活动,久而久之,“小三”问题、情妇问题随之产生,影响官员作风和腐败。特别是一些身处重要岗位或者掌握较大权力的官员,他们面临的诱惑更大。 调查显示,74.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身边可能有“裸官”,10.1%的受访者表示身边没有。92.7%的受访者确认,“裸官”的存在影响自己对政府的信任度。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裸官”作为我国的一个阶段性现象,已经影响到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已经对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对党的形象、对国家的形象产生负面影响。“裸官”是当前反腐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裸官”现象不除,腐败问题就很难得到根治。 “裸官”已成当前干部人事改革的焦点 调查中,90.8%的受访者支持对“裸官”进行治理。95.1%的受访者支持将广东这场“裸官”治理推及全国,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尽早治理“裸官”问题。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分析,广东此次对“裸官”的治理,涉及人数比较多,力度比较强,影响力也比较大,几乎可谓一场“风暴”。如果说我们之前的反腐倡廉工作还停留在惩治腐败阶段,从此次治理“裸官”风暴就可以看出,反腐倡廉工作已经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已经触及到了官员固有的利益格局。因为“裸官”背后不仅仅是官员职位的问题,更是官员权力以及整个公务员队伍纯洁性、廉洁性的问题。“这次广东的治理‘裸官’风波具有标杆意义,能够为其他地方包括中央下一步治理‘裸官’提供参考。” 竹立家则直接建议,广东省此次对“裸官”问题的治理值得作为一个模板进行推广。 “虽然客观上说,‘裸官’问题在发达地区相对严重,在西部等欠发达地区相对较轻,但是对‘裸官’的治理很有必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庄德水指出,今年年初,党中央印发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首次规定,配偶已移居国(境)外的官员不宜提拔,可见“裸官”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干部人事改革的焦点。对照广东此次对“裸官”的治理,其本质是在中央制度规定的范围内结合本地情况加以落实。下一步,全国其他地方也应该落实中央规定,结合自身情况,彻底清查“裸官”问题。 如何根治“裸官”,受访者建议深入调查“裸官”及其家人经济来源 治理“裸官“难在哪? “最大的难度还是在于对‘裸官’的甄别。”竹立家认为,由于目前官员的家庭财产状况不够公开透明,要甄别一个官员是不是“裸官”,难度比较大。目前,党和政府治理“裸官”的决心显而易见,技术手段也可行,说到底还是制度层面的问题,关键是要建立官员家庭财产申报与公示制度,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家庭财产公示制度,使“裸官”透明起来。 刘晓波介绍,他们单位组织工作部每年都会要求大家填写家庭情况信息表,一次了解大家的亲属情况信息。他建议,如果对官员的信息申报能够再严格一些,同时加强对那些不报、瞒报官员的惩治力度,对“裸官”的甄别就能更有效率。 庄德水则认为,目前的难点在于如何建立一个治理“裸官”问题的长效、强效机制。“治理风暴之后,我们应该从根源上使领导干部认识到‘裸官’的危害性,并且能够对‘裸官’实现严密监控。” 在具体的制度建设层面,庄德水建议,首先应该落实配套的官员信息公开制度,比如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保证一旦有“裸官”,组织就能及时掌握;其次,要重点对“裸官”进行谈话、考核,加强对“裸官”的组织管理。特别是对那些刚开始不是“裸官”,提拔以后变成“裸官”的官员,应重点给予关注;最后,治理“裸官”不仅仅是关注官员职位本身,更重要的是必须切断“裸官”变成贪官之后的外逃途径。 受访者支持采取哪些方式根治“裸官”问题?结果显示,“深入调查‘裸官’及其家人经济来源”(32.0%)排在首位,其次是“建立官员财产公示制度”(19.3%),排在第三位的是“禁止‘裸官’担任‘一把手’或敏感职位”(11.2%),排在第四位的是“严格追责申报不实的官员责任”(11.0%)。其他还有:“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向社会公示‘裸官’情况”、“建立‘裸官’调岗或提前退休制度”、“开展反腐国际合作”等。(记者 向楠) |
关键词:裸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