涞水:一心让群众过上好日子
一心让群众过上好日子 ——记涞水县娄村乡石圭村党支部书记贺建华 基层好干部 记者 刘 飞 英 涛 通讯员 程卫民 左眼基本失明,右眼视力仅剩0.1。这就是涞水县娄村乡石圭村党支部书记贺建华现在的视力水平。怎么成这样?“自打去年‘幸福乡村’建设进入攻坚阶段,从早到晚就没有闲过,吃饭不规律,工程现场也不敢离身,针更顾不上打,一来二去,糖尿病并发症就找上了身。但是我不后悔,怎么都是一辈子,能让群众过上好日子,让后人提起来能记住我这么个人儿,自己啥样也值了。”贺建华说。 贺支书的付出换来的是石圭村的希望——村西的高标准示范蔬菜大棚里,一根根黄瓜挂满了绳架;村庄里,新修的水泥路通到了各家各户;村中心的小广场上,三三两两的老年人悠闲地晒着太阳,嘴里叨咕的,也是村里近来发生的巨大变化。 “既然干,那就干出个样儿来” 过去的石圭村脏、乱、穷,打架上访不断。说起石圭,百姓们摇头,干部们发愁。为了让小山村彻底变个样,乡党委通过多方考察,看上了有实力、有头脑的贺建华。经过多方工作,2008年3月,他出任了石圭村党支部书记,群众还选他当上了村委会主任。“不干是不干,干就要干好!”上任伊始,老贺就发誓让村里变个样儿。 村里连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办公地点都没有。 先得把村“两室”建起来。 村集体的账面上早已空空如也。为了让基础设施尽快到位,家境还算殷实的他,自掏腰包先干了起来。两个月后,党员们聚在宽敞的会议室里再商量村里的事,心里豁亮起来。但直到现在,自己垫的几十万依然是“垫”在那里,为这事,贺支书没少挨老伴儿数落。但他有自己的想法:“钱多少是多!在部队我就是‘学雷锋标兵’。我对那些捂着钱不撒手的人有自己的看法。人关键是能为家乡干点事,为后来人留下点念想儿。” 2012年2月,省扶贫开发暨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建设工作会议在涞水县召开。 为让村里尽快大变样,涉及40多户2000多米的拓街拆迁工作成了老贺的一块“心病”。群众动不动,关键看干部。为了顺利推动工作,贺建华在带着两委干部一家挨一家做工作的同时,先动员自家兄弟、亲戚带头拆围墙。村民看干部家的墙头先推倒了,支持工作的热情就都高涨起来,思想工作不用做也都转了弯,并开始互相动员、主动拆迁,不到两个月,宽4米、长2300米的水泥路就竣工了。 接下来,建设文化广场、安装路灯、自来水入户……多个工程依次展开,为了让每一分钱都砸出响声,他带着两委干部时刻“钉”在一线,几个月下来,一贯粗声大嗓的他,声带上居然长了囊肿,不得不在今年4月开了一刀。 如今的石圭村道路宽敞,卫生整洁,在全县生态村评比中还夺得了“丘陵组”第一名。 “让群众们都富起来,才是我最大的心愿” 村集体收入上不来,群众口袋鼓不起来,再好的基础设施也养不住,小村的发展道路也走不远。怎么让群众越来越富足,是贺建华考虑最多的问题。 石圭村地处浅山区,人多地少,算上山坡上的边边角角的零散地,人均也合不到一亩,2011年人均收入刚过千元,是省级贫困村。 为了找明眼人给出主意,村里在驻村工作组的帮助下,认真分析了自身环境条件,找来市、县农业专家论证,最终确定了发展核桃种植和大棚蔬菜两项产业。 有了目标,贺建华就带领村民起早贪黑地干了起来。通过一年多的努力,现如今,石圭村周边小山坡上能种树的地方全都种上了薄皮核桃和文玩核桃,“核桃树3年挂果,再有两年,这些核桃树就能给村民带来收益了。”贺建华呵呵地笑着说。 种植大棚蔬菜收益高,但没像样的地块不行。为了整地建大棚,贺建华盯上了村西南那片丘陵地。但地里那三四十个高高矮矮的坟头,让许多人犯了愁。干事干脆的老贺又先在“自己人”身上开了刀, 群众眼看着村干部带头把老辈的坟都挪了地儿,自然也就无话可说,短短20天,硬是把几十亩土地从山坡中“抠”了出来。 此后,又是跑贷款、找资金、请专家,一通忙活下来,加上从邻村流转过来的部分土地,如今,百十个钢骨架、机械卷帘的高标准大棚已经结结实实地扣在曾经贫瘠的土地上。虽然已入深秋,但棚内棵棵瓜秧青翠欲滴,条条黄瓜顶花带刺。“现在只是实验阶段,每天生产的黄瓜在涞水县城就消耗完了。等按规划全部大棚建起来,打通北京的销售渠道,村集体每年至少能收入50万。”贺建华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先期跟村干部包试验大棚的村民已经尝到了甜头:“现在隔一天摘一次,一次能摘1千多斤,一个棚一年种一茬西红柿一茬黄瓜,挣5、6万元没问题。现在我再也不走村串户的卖豆腐了。有大棚,丈夫、孩子再打点零工,在村里,这些钱真是打着滚儿也花不完。”村民张志梅说起自己的好日子乐得合不拢嘴。 “农民就是认实惠。你说一千遍,也不顶让他们实实在在看见收益。你看吧,今后入合作社、扣大棚的群众肯定越来越多,大家的日子也会越过越红火。”在贺建华的带动下,村里已经成立了民心蔬菜合作社,购置了专门的蔬菜运输车。随着村边的张涿高速即将通车,石圭村的经济也即将走上致富的快车道。 “只有先把自己的身子摆正了,在群众中才能有影响力” “石圭村的事好办。”这是乡干部对该村的评价。“每次乡里有大的活动,像村里的换届选举什么的,现在都愿意在石圭村打第一炮,图个顺顺利利的好彩头。以前可不敢这样。”乡干部冀栋梁这样说。 十里八村的乡亲也都知道,石圭村的办事效率高。 为什么?用贺建华的话说,当干部就得先把自己的身子摆正,只要自己身子正了,“百姓都是识抬举的人。” 村里遇事,都是干部打头阵。建村支部、村委会办公室时,需要拆迁部分房屋。他第一个找到了租房做小买卖的小舅子:“现在我当支书,你必须支持工作,赶紧搬!”用地需要迁坟,村两委干部先动手;大棚建起来了,需要人手看守,村委委员贺树林每天晚上鞧在监控室,一年多没在家睡过觉。 贺建华本人更是冲锋在前,村集体没收入,所有急需用钱的地方都是自己先出钱垫上,村里啥时候能还,他说:“现在反正是甭想。”为了考察大棚蔬菜,他带上几个人,开着自家的车到山东、唐山等地考察参观。为了争取项目、跑惠农贷款,县里跑的更是不厌其烦…… 去年7月,全村上百个大棚刚刚完工,松了口气的贺建华赶紧去北京看病。谁知第三天“7·21”特大洪灾就不期而至,新建的蔬菜大棚几乎全部倒塌。村民们在电话里的哭诉声让他心急如焚,拔下输液管就往家赶。又是一番没日没夜,他硬是带着村民再次把大棚建了起来。 “老贺特别讲党性,什么时候都能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娄村乡乡长张平这样说。 现在村里变了样,大家都打心眼里感谢贺支书。很多人想请他吃顿饭,以表达一下谢意。但这样的饭,老贺从没去过一回:“老百姓都不容易。吃了人家的饭,人家就等于还了你的情,今后再有工作,也就不好开展。当干部,不能出这个格。” 这就是贺建华,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团结着两委班子,带领乡亲快步走在致富大道上。
|
关键词:涞水,党支部书记,好日子,群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