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县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用绿色绘就秀美家园
中新河北网保定12月2日电题:易县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用绿色绘就秀美家园 抬头,天空湛蓝如洗,树叶绿中带红;低头,河水清澈见底,草丛遍地密织。虽已至初冬,来保定易县登山赏红叶的游客如织,他们不仅喜欢这里的美景,更喜欢来这里“深呼吸”。 作为河北省山区大县、生态大县、旅游大县的易县,全县林木覆盖率达到50.5%,城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42天。近年来,该县县委、县政府在加快推进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本着“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碧水蓝天”的原则,不断加强生态建设、生态治理和生态保护,全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被环保部授予“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称号。 资本下山,绿树上山,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 “我们村漫山遍野的都是树,果树居多,深秋时节,红彤彤的柿子挂满枝头,漂亮极了。”易县西山北乡石家统村许春芝自豪地说。石家统村仅仅是易县生态建设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从治理“四荒”入手,大搞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和小流域治理,近几年绿化面积每年以10万亩的速度递增,林地面积增至192万亩,先后荣获“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突出贡献单位”、“河北省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等称号。据监测,全县负氧离子浓度平均值达到8324个/立方厘米,负氧离子等级达到6级,是当之无愧的“生态氧吧”。 为推进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该县实施矿权“回收行动”,矿权每年减少3个以上。同时,推进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治理和尾矿库专项整治,实施矿山披绿工程,利用尾矿废渣造地200多亩,复垦率达到75%。 网箱上岸,排污口取缔,河清鱼自在 “吃过晚饭,来北易水河岸溜达一会儿,看看干净的河水,望望远处的太行山,感觉太惬意了,生活环境好了,生活质量也提高了,打心眼儿里感谢党和政府!”家住易县南环小区的居民吴艳红高兴地说。 近年来,易县投资3000多万元对北易水河进行综合治理,增加水面21万平方米,两岸村庄地下水位上升了1.5米,沿河7个乡镇112个村的人畜饮水及农田灌溉条件得到改善。目前,北易水河治理二期、中易水穿经济开发区段综合治理、拒马河综合整治等河道治理工程正在实施。同时,强化水污染防治,关闭境内6条河流、3座水库沿岸排污口130多个,关停取缔涉水排污企业220多家, 并对安格庄水库网箱养殖进行了清理。投资5800万元建成了县城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 推倒小烟囱,建起集中供热,既要温暖更要“深呼吸” “有了集中供热,不但家里暖和了,外面空气也干净了,感觉就是好。”家住易县县城南环小区钟明会老人的话道出了许多易县人的心声。 自去年以来,易县以提升空气质量为重点,深入开展“蓝天行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幅削减污染排放,强化对重点行业、企业的监管,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业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投资3亿元建设了县城集中供热项目,仅一期工程就替代分散锅炉35台,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19吨、氮氧化物排放56吨。城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42天。今年将全面整治关停20吨以下燃煤锅炉和地源热泵,实施集中供热二期工程,拆除锅炉30台,再新增供热面积48万平方米。开展治理整顿制灰企业集中行动,仅用40天,投入520余万元,全部拆除了国省干道、高速公路两侧1000米范围内的44家制灰企业68个窑口。现正在启动第二战役,再投入500多万元,全面整治取缔石灰“土立窑”。同时,坚持疏堵结合,规划石灰产业集中建设区,引导制灰企业入区发展。目前,建设环保机立窑6个。同时,加强重点企业污染防治,关停了德源白水泥厂,完成了京兰水泥、太行和益水泥等重点企业的脱硫脱硝、低氮燃烧技术改造工程,大幅降低了污染物排放量。 建设升级版现代农村,实现城乡一体化 “看看我们村子,巷巷都是平整、洁净的水泥路,户户都是整齐明亮的特色民居,村民打扮得干净利落,闲时在村小广场上跳舞、休息……好多城里人来了就不愿离开。”易县西陵镇凤凰台村党支部书记那凤英自豪地说。 近几年,易县围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水、电、路、讯、房”建设,推进“一池三改”技术和“四位一体”(沼气池+畜禽圈舍+厕所+林果蔬菜种植)的生态模式,创建了196个省级文明生态村。按照“洗脸、美容、靓妆”三步走工作部署,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清理固废垃圾,治理超限越载,整顿建筑施工扬尘和噪声,加强市场管理,彻底解决了国省干道、旅游景区的“白色垃圾”,建立城乡环境治理长效机制。今年又启动了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首先对基层建设年活动帮扶村和主要公路沿线、景区周边的重点村进行集中打造,整治环境,完善设施,建设升级版的现代农村。投资3298万元建成了垃圾填埋场,投资5000多万元建成了占地500亩的荆轲公园及易兴路、青少年宫、京赞路口等小游园,投资500多万元对县城文化广场进行了改造提升,投资3000万元在建北易水公园,使县城人居环境大幅改善。 |
关键词:易县,生态环境,绿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