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保定频道

贾平凹批书评人:有些人信口开河

http://www.hebei.com.cn 2013-10-30 11:21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在2013上海国际书展上,著名作家贾平凹出现在多个文学论坛上,谈文学创作,也谈文艺评论。 8月18日,贾平凹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从《废都》、《秦腔》到《带灯》,几乎每一部贾平凹的作品都引人关注。记者面前的贾平凹不苟言笑,衣着朴素,陕西口音浓重。他的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一样,质朴中见生动。

  谈评论:部分书评人看几页就开评

  谈到文学评论,贾平凹首先批评了没有完整阅读作品就信口开河加以评论的现象。贾平凹称,相当一部分书评人,只是将评论对象的书翻看开头几页,就开始信口开河,这是不负责任的做法。贾平凹同时认为,有的书评人总是对作品先进行“怀疑”,就好像见有人穿了件新衣服,先怀疑是不是偷来的。贾平凹透露,平时他经常看书评,对自己的作品提出正确的意见,无论说好说坏,他都会欣然接受。

  贾平凹认为,如今看似人人都能当作家,人人都能评论几句,但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文学垃圾产生了。所以有人说,我们今天有小说,有诗歌,有评论,却鲜有文学。因为一些创作者不再从历史文化、现实生活的土壤中汲取营养,批评也不再发现新问题,快餐式写作依靠惯性生产出来的只是文字作品,不是真正的文学。

  如何进行文学创作?贾平凹说:“文学的价值并不仅由文学本身构成,文学必须植根于历史文化与社会生活。真正的作家应当把文学当作面对生活的方式,文学创作必须要关注现实,探求生活的意义。基于此,人们再来讨论文学怎样与现实生活接轨,如何在精气神上与时代同步,才有意义。 ”

  谈写作:每年都去体验生活

  谈到自己的文学创作方式,贾平凹坦言,没有固定的模式。常常是突然间有一个想法,然后就开始琢磨。他运用非常写意的语言讲述自己是如何开始创作的:“刚开始写东西时,我的思路往往不清晰,朦朦胧胧,像有月光的晚上,只知道脑袋里白花花的一条河往前流,但具体咋流,我说不清楚。这个时候,就动笔。具体动笔过程,流到哪儿,是哪。可能哪个地方拐个弯,但还是向前流。 ”

  贾平凹把自己的文学创作思路比作一条往前流淌的河流,这条河流是有源头的,那就是扎实的生活体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贾平凹每年都去体验生活,了解社会生活的变化。贾平凹觉得作家都应该去了解、捕捉这些变化。他说:“我的作品都是写当代生活,以前写作的时候农村就是农村,城市就是城市,但是现在来看不完全是这样。这几年来,我每年必须有那么几次到北京、上海逛逛,然后,再去西北以及一些边远的农村看看,我觉得两个方面都要看,只有经过实地考察,才能了解社会生活。 ”

  谈绘画:文字无法表达时用绘画表达

  身为作家,贾平凹的业余生活是怎样的?书法,绘画,养狐狸。贾平凹喜爱书法和绘画已有很多年,他开始练字画画是受到几位美术界朋友的影响,他们经常在一起交流,于是,贾平凹也动起笔来,勾勾画画。鲜为人知的是,贾平凹喜欢养狐狸。他曾在新疆买过几只狐狸,觉得狐狸很漂亮,带回家后,有的被朋友看中就送人了,剩下的狐狸,他就自己养着。

  贾平凹表示,这些业余爱好花不了太多精力,不会影响写作。作家不是从早到晚写东西,也有不想写的时候,也有需要休息的时候,经常好多天都不动笔。贾平凹认为,绘画与写文章一样,其中有好多值得回味的东西,也有好多纪实的、抒情的东西,用文字无法表达的东西,也许用绘画就可以表达出来。

  □本报记者/王臻青电自上海

 

关键词:贾平凹,书评人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辽宁日报
责任编辑:  刘世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