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范儿”追求精细到极致
《茶馆》插图中表现的老北京风味。 《京范儿》 作者:崔岱远 中华书局 2013年9月 定价:22.00元 这“京范儿”是什么?就是追求精细的极致,而且无论你身处什么阶层,都有属于你对精致追求的情趣。无论名门大店,还是街边小铺,选料精、做工细、服务贴心等特点,在全国、全世界可以说家喻户晓。 近年来,回忆、讲述老北京的书籍层出不穷,豆腐块式的文章也屡见报端,但内容往往重复,说说三山五园、五坛八庙、吃喝饮馔、四九城的故事等等,但对于这些人文掌故背后的文化灵魂并没有进行挖掘,看得多了,便觉得没什么意思。崔岱远先生刚刚出版的《京范儿》一书则让人有了眼前一亮的感觉。《京范儿》写的是北京人生活的点点滴滴,透过生活在北京的人们,展现北京文化多彩和深邃的精神内涵。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味道,这味道的灵魂正是这个地方人的精神风貌,而精神风貌在北京叫“范儿”。 范儿,早先是京剧术语,说的是演员带着对演绎人物的理解,一上台眉眼之间的神态、举手投足间的架势等方面浑然一体的演出状态。后来,这个词渐渐地被引入到北京话的体系当中,指的是人的精神面貌,也是一种人的文化定位。看到一个北京人,可能稍微一个细微的动作,一个不易察觉的眼神,便会立刻断定,他是北京的,为什么?范儿正!可这范儿究竟是什么,因为它太博大、太庞杂,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比如大气、懂礼、能侃、会玩、讲究等等,但恐怕没人能说出一个全面而标准的概念。虽然个人有个人的见解,毕竟骨子里的精神内核是相通的,看过《京范儿》,打小儿在北京长大的人,大概都会会心地一笑,点头称是,并由此钩沉起无数的记忆。 提起北京人的生活,大家都会有一种过得精细、过得讲究的印象,即使穷,也要穷讲究一下,老话“一口京腔、两句二黄、三餐佳馔、四季衣裳”对这个“范儿”描述得再贴切不过了。北京作为800多年的封建帝都,集全国之物力,将中国最精致的生活赋予了宫廷,而作为天子脚下的百姓,自然受着这种精致生活的熏染,对讲究二字有着极高的追求。上到王公贵族,下到贩夫走卒,无不贴着“京范儿”的烙印,并传承至今,这“京范儿”是什么?就是追求精细的极致,而且无论你身处什么阶层,都有属于你对精致追求的情趣。无论名门大店,还是街边小铺,选料精、做工细、服务贴心等特点,在全国、全世界可以说家喻户晓。北京人天天喝的普通的花茶,其制作就需要“精选明前一芽一叶的小叶茶青,经过杀青、揉捻、烘干、筛拣、整形,之后用伏天采摘的花蕾在特定的时间窨制七次,再提花一次才算完成。整套下来要十几道工序,运到北京还要再熏制、拼配”,这才能符合了北京人的讲究,符合了北京人的“范儿”。 北京的玩儿文化,也是尽人皆知的,崔岱远先生在《京范儿》中叫它找乐呵。诚然,北京人爱玩儿,而且处处都有找乐呵的心态,北京话中“耍嘴皮子”的“耍”,正是玩的意思。玩儿的多了,玩儿的久了,找乐呵的心态自然也就贴上了“京范儿”的标签。当然,“京范儿”的乐呵有其自己的精气神,玩儿的通俗,内中又透着高雅。就拿北京的传统曲艺岔曲来说,便是在找乐呵当中玩儿出来的高雅艺术。 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味道,这味道的灵魂正是这个地方人的精神风貌,而精神风貌在北京叫“范儿”。外国人或者外地人想要了解北京,最好的办法就是去了解“京范儿”,来体会这个城市的文化。而北京人,更应该看看自己的这一身做派到底“盐打哪咸醋打哪酸”,回忆我们心底共同的家园,让这么富有深刻文化内涵的“京范儿”延续下去,而不要让它渐渐扭曲、消散。其实,崔岱远先生讲述的“京范儿”还有很多,笔者于此并不再赘述,因为书中比我讲的要精彩得多。 □书评人杨原 |
关键词:老北京,京范儿,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