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保定频道 >>  容城新闻网>>特色行业

“中国服装名城”--容城

来源: 容城县委宣传部 作者: 2014-06-23 16:20:32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容城地处京、津、石三角腹地,距石家庄160公里,距北京、天津均为120公里,位于“两环”(环京津、环渤海)经济圈内。西临京广铁路和京深高速公路,津保公路和保津高速公路横贯全境,保津高速公路在县城有下道口。县乡村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

  容城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自汉景帝中元三年(公元前154年)置县,至今历经2000余载,境内有属商代文化层的上坡遗址、燕国重要城邑南阳遗址、燕桓公与宋代杨延昭阅兵之地晾马台遗址。元初理学家、诗人刘因、明朝忠臣杨继盛、清初大儒孙奇逢并称“容城三贤”,更有狼牙山五壮士中的胡德林、胡福才,为容城增添了新的光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容城服装业从起步到兴起、从万人裤子大军闯市场到联合办厂、再到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形成,始终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逐步发展成为县域特色支柱产业。特别是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强力推进服装业“二次创业”,使容城服装进入了一个崭新发展阶段,成为闻名全国的“北方服装之乡”,与浙江义乌、诸暨并称全国三大衬衫基地,素有“南石狮、北容城”之誉,1999年、2000年连续被中国服装协会评为“中国服装名城”。

  一、群体优势明显,服装特色产业支柱地位日益巩固。

  全县共有服装企业576家,其中规模企业159家,产值亿元以上企业3家,5000万元以上企业6家,1000万元以上企业20家,省级服装企业集团5家,容城时装加工区、三王衬衫加工区、三阳衬衫加工区、王村服装加工区、大河服装工业园区不断发展壮大,服装业正在由单纯加工向综合生产,由产品单一化向系列化方向转化,目前产品已形成包括西服、衬衣、休闲、棉服、内衣、童装等6大系列、几十个品种,比琦、奔亚、集宏兴等规模型企业实现西服、衬衫、西裤、休闲系列化生产。现有1个中国精品(“比琦”衬衫)、1个国家信得过产品(斯威夫特衬衫)、7个国家级优等品(泉镜花西服、比琦、华实、奔亚、集宏兴、华新丽、盛爵衬衫)、16个省级名牌和精品、3个河北省著名商标。

  2001年,生产各类服装1.5亿件(套),实现产值29.5亿元,同比增长12.2%;增加值7.5亿元,占全县GDP比重达到42.4%;上缴税金3400万元,占全部财政收入的39.7%;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2.3万人,占全县总劳力的28.8%;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119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36.8%。在全部服装产品中,内、外销比例大致为3:1,国内市场产品主要是西服、衬衫、休闲装、童装等,销往国外市场的主要是衬衫、棉服、休闲裤系列、阿袍等。在服装业的带动下,与服装配套的相关产业得到迅猛发展,服装产业化程度进一步增强,纺织、印染、拉链、制线、钮扣、包装装潢企业达120家,年产值近3亿元。

  二、经营理念不断创新,企业整体素质持续增强。

  (一)转思路。

  县委、县政府坚持“走出去,请近来”,引导企业经营者破除小富即满、小富即安的守旧思想,树立干大事业、求大发展的决心。走出去,核心是拓宽视野,更新观念。多次组织企业经营者到福建石狮、浙江诸暨、深圳、德国、美国等发达地区和国家参观考察,使企业经营者在横向对比中,眼界放的宽一点,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变小富即满为永不满足,变不求进取为永无止境,增强广大企业经营者上档次、增效益、求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请进来,目的是理清思路,准确定位。多次邀请中国服装协会理事长蒋蘅杰等有关专家到容城指导工作,作专题报告,从国际国内服装发展的宏观背景下对容城服装进行整体评估和定位,引导企业经营者进一步明确奋斗目标和主攻方向,为服装业实现跨越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扩规模。

  围绕服装业上档升级,以项目为依托,千方百计扩大生产规模,服装业始终保持着充足的发展后劲。近几年来,服装业投资平均增速达50%以上。2001年,确定了11个投资千万元以上的生产型大项目,总投资4亿元,已完成2亿元。这些项目包括:总投资5240万元的比琦服装扩建项目;总投资3300万元的天利达服装扩建项目;总投资4000万元的华菱服装扩建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的集宏兴服装扩建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的万发服装扩建项目;总投资3860万元的津海服装扩建项目;总投资2800万元的奔亚服装扩建项目;总投资5300万元的丽友明珠印染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的大水制衣扩建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的萨弗蒂针织服装扩建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的麦仕特羽绒制品有限公司扩建项目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全部实行封闭运行管理,工商、电力、税务、土地、城建、金融等部门给予政策倾斜,全力支持企业扩建和技改。这些项目竣工后,将为容城再造7个亿元企业。

  (三)强素质。

  近些年,着重抓了“三个引进”:

  一是引进了一批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引进人才作为服装业大发展的“牵引器”,大力引进高科技人才。截止目前,全县共引进各类专业人才近千名。其中,天利达公司以年薪120万从天津大唯聘请设计、管理人才6名,实行了总经理负责制,实现了两权分离。二是引进了一系列先进的生产设备。全县576家服装企业全部采用日本重机、兄弟、德国杜克普、意大利迈P和国内一些先进设备,并不断随着市场的需求而更新设备。如:天利达、津海和大水等公司分别投资200多万元引进了德国杜克普专用设备和日本西服整烫流水线;丽友和奔亚集团分别投资300多万元引进了美国CAD设计系统等等。三是引进了一套科学的管理模式。

  通过参观、学习和考察,在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的同时,一些先进的高科技管理方式也得以在企业中运用,使企业对服装走势、产品供求等信息了如执掌,建立起快速反应的生产机制,并能够根据市场需求,自主研制、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出现了比琦、奔亚等一批生产规范、管理科学、环境优美的企业,服装产业整体素质明显增强。

  目前,比琦、奔亚、大水等10家企业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16家企业正在积极争取;丽友、华菱等部分外向型企业也在申请ISO14000体系认证。

  三、产品结构调整加快,国内外市场份额迅速提升。

  县委、县政府面对国内外日益复杂的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根据服装业运行态势,明确提出以“内外贸并举”统揽全局,全力实施“三名战略”(创名牌、出名品、建名企),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对内,面向全国,定位中高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挤占市场份额。服装产品畅销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设有上万个销售网点。对外,面对“入世”,广泛开展国际经贸合作,开拓多元化市场。积极争取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和绿色环保质量体系认证,取得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通过联牌、借牌、引牌,扩大市场占有率。在巩固东欧等现有市场的同时,提高产品档次,进入西欧、南北美洲、澳洲等发达国家市场,并加大“偏、小、险、难”市场的开拓力度。

  目前,全县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49家,在境外设立公司、企业、办事处32家, 80%的企业参与外贸生产经营,产品出口亚洲、非洲、南北美洲、大洋洲、欧洲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成功打入韩国、日本、德国、美国、意大利、澳洲等市场。2001年,实现出口交货值7.1亿元,直接出口创汇3600万美元,创汇总量居保定市第一位,列河北省第六位。全县年出口创汇100万元以上企业10家,其中丽友集团出口创汇达1300万美元,多次被评为省“明星企业”“出口创汇大型骨干企业”。

  四、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为服装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

  (一)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切合实际的鼓励服装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包括《对发展服装业进行重奖的意见》、《进一步加快乡镇企业发展的意见》、《对重点企业进行重点扶持的意见》等,通过政策引导和运用经济杠杆,使更多的人、才、物投入到服装业发展中去,同时,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制定出台了《关于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暂行规定》和《关于危害我县经济环境的处理办法》,设立了经济投诉110,及时处理危害企业发展的行为,切实维护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调动了各方面发展服装业的积极性。

  (二)形成了一种浓厚的发展氛围。一是具有浓厚的社会发展氛围。利用多种形式对服装业的兴起、发展服装也在全县经济中的强大支柱作用及奋斗目标进行全方位的宣传,使每一位公民都意识到发展服装业是振兴县域经济的基础,服装业的大发展是每一个容城人的骄傲。二是具有较强的文化特色和时尚氛围。近几年,县委、县政府围绕服装业的发展,无论是从城市建设、旅游产业还是一些重要活动,始终坚持打服装牌。如:建设服装一条街、服装商贸城;开发特色旅游;举办容城时装北京新闻发布会、河北省服装专业青工大比武;在省电视台举办容城服装专场展示;积极参加各地的服装节等,不断扩大容城服装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三是具有较高的消费水准与时尚意识。2001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5.3亿元,增长12.7%。据初步估算,涉及服装类消费占28.5%,目前,服装门店占门店总数的80%,时装店达40%,容城已经成为一道靓丽纷呈的时装风景线。

  (三)建成了一个展示服装的窗口和平台。为解决容城服装“有市无场”的问题,县委、县政府从2001年起,谋划、建设总投资1.5亿元,总长1920米,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能容纳商业门店500家的容城服装商贸城项目,目前商贸城已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已经成为集中展示容城服装的窗口和平台,同时也将成为集多层次、多品牌、多品种服装服饰销售批发于一体的区域性服装、服饰集散市场。全县一些知名企业奔亚、萨弗帝、比琦等品牌已开始营业,雅戈尔、苹果、古森鸟、圣罗澜、黑胡子等近百个国内外知名品牌也入驻城中。

  (四)改善了服装产业布局。2000年,县委、县政府综合考虑服装产业的发展趋势,着眼于优化产业布局,开始谋划建设大河服装工业园区,总体思路是利用3-5年的时间,总投资11亿元,把大河建成面积4平方公里,吸纳企业180家,年产值20亿元,利税近5个亿,集服装生产加工、面辅料供应、产品销售等于一体的服装工业园区。目前,该园区已先期投入2000万元,用于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20多家企业入驻园区,总投资已达4亿多元。

  (五)塑造了一个优美的特色城市。以“洁、亮、绿、美、畅”的现代城镇特色为目标,从2001年起,投资2.5亿元,实施“2358”工程(修建两条路、开发三条街、改造包装五条街、谋划建设八项重点“民心工程”),开展大规模的城建改造,使县城建设与特色产业发展合拍。目前,二轻局、老旅馆、西城路东段以及西关家属院改造开发项目进展顺利,西城路东段和古城路西段商住楼主体工程均已完工,西关家属院住宅楼建设工程已开工建设;新容街西侧、建设局东侧旧城改造工程全面启动,拆迁工作基本完成;投资300多万元完成了东安大街路面改造、城内南大街翻新、正义路大修等路网工程建设;南环路泄水管网铺设、午方排水渠清淤、泵站建设等排水工程均如期完工,县城功能日臻完善。

  (六)造就了一项健康发展的支柱产业。一是要素市场作用继续增强。从原材料市场看,王村化纤布匹批发市场、白沟辅料市场在满足县内部分企业的需要外,还吸引了周边市县的企业。从劳务市场看,全县懂得服装加工技术的达6万人,从事服装加工的也达4万人,在县劳务中心的组织下,对于容城服装产业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劳务市场。从人才市场来看,京津人才市场是我们最大的依托,在人才服务中心,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发现各种专业人才,为服装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从资本市场看,由于服装业的健康发展,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重视,吸引了各级金融部门的眼光,每年可获得上亿元的资金支持。二是服装商会职能充分发挥。在商会的组织协调下,各服装企业相互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密切,联舟出海,共同发展,振兴容城经济的战略思想开始萌动、生根,显示出了良好的行业精神风貌。三是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

  县职教中心服装班、服装研究所、校办服装厂“三位一体”,集培训、科研开发、实践于一身,每年为服装产业培养专业人才达一百多名,向服装院校定向输送毕业生20名,并担负着服装企业每年不定期用工培训和产品开发任务,全年培训员工近千名。同时,企业为进一步发展,引进了大批高科技专业人才,使服装业整体素质有了大幅度提升。截止目前,全县服装业拥有的各类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高级专业人才、一般工程技术人员之比达2:5。四是诚信经营普结硕果。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企业经营者和员工的道德文化素质,提升企业形象,并在企业中惯犯开展守法、守信宣传教育活动,收到较好的效果,为特色产业发展塑造了优良的人文环境。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面对“入世”和日益复杂的竞争环境,县委、县政府将坚定不移地把服装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抓,按照既定的发展思路,坚持“内外贸并举”,强力推进“三名战略”,加快科技兴企步伐和产品结构调整,力促服装产业上档升级,举全县之力打造中国服装名城,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把容城建设成为国际服装市场的加工基地和国内服装市场的生产、销售、集散基地。

  到2005年,服装业产值达到46亿元,出口创汇5200万美元,企业集团8个,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40个,超亿元企业10个;打响3个全国知名品牌,在国外市场推出2-4个自己的品牌;服装技术开发中心高效运转,能为企业提供服装设计、技术开发培训等全方位服务;形成产业结构合理化、经济特色化的工业经济格局。

关键词:容城|服装|企业

责任编辑:段沙沙
  本地要闻 更多
  地方文化 更多
  重点项目 更多
主办单位:中共容城县委宣传部
备案序号:冀ICP备08003586号 技术支持:长城网
最佳使用效果:1027*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