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节后遭遇“用工荒” 合同短期化加剧招工难
春节长假刚过,虽然大批务工人员陆续返岗,但季节性缺工还是很多企业的大难题。为此,企业之间相互打起“抢人战”,想尽办法吸引求职者。“用工荒”问题凸显的背后,是市场供求匹配度的巨大差距。专家指出,中国劳动力供求关系已发生根本性变化,而合同短期化导致的劳动关系不稳定也加剧了“招工难”。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升级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多地节后遭遇“用工荒” 春节过后出现“用工荒”,已成为近些年来司空见惯的现象。日前,记者在主要为中低端劳务人员服务的北京赵公口人才市场看到,整个大厅空空荡荡,来找工作的还不如招工的人多。一家餐饮企业的招工负责人坐了一上午,只招到两位洗碗工。下午,记者来到虎坊桥人才市场,由于这里没有招聘会,更显冷清。在一侧的岗位栏里,一家制药公司的待遇十分优厚:“所有员工享受五险一金,过生日有礼金和礼品;春节中秋发红包;工龄满两年的优秀员工,公司提供12万元~20万元不等的无息住房贷款。”但负责人赵先生说,等了一上午,来咨询的人寥寥无几。 据了解,北京、广州、武汉等全国多地在节后遭遇“招工难”。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传统制造类和一些服务类的企业里,“招工难”与“用工荒”表现得更加突出。据广东省人社厅表示,广州今年节后用工缺口将达12.33万人,与去年相比增加1万人;武汉市人社局调查统计测算,今年武汉企业缺工9万~11万人,比去年增加1万~2万人。 “从近几年来农民工大量务工的城市和企业看,这个时期我国农民工总量供大于求的现象仍然存在,但‘两难’(招工难、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突出。这种‘两难’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从根本上反映了农民工正从无限供给向有限供给转变,我国农业劳动力已不再是一个取之不尽的蓄水池。”在日前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表示。 技能劳动者供求缺口明显加大 对于多地出现的“用工荒”,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车伟表示,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劳动力供求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二是合同短期化导致的劳动关系不稳定也加剧了“招工难”。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劳动力供给结构正在发生显著变化,劳动适龄人口的总量开始减少;在新生劳动力供给方面,大学生将占50%左右,并成为一种常态;农民工总量特别是跨省流动农民工的增速将进一步减缓,去年农民工总量增长了2.4%,但同比增幅回落了1.5个百分点。 “合同短期化也加剧了‘招工难’。”张车伟指出,用工企业和员工签订的往往是短期合同,造成了劳动关系的不稳定,同时也使得很多农民工像候鸟一样在老家和就业地之间来回转移。 “用工荒”问题凸显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匹配度的巨大差距。特别是技能劳动者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供求缺口明显加大,此类劳动者的市场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从2003年起一直保持在年均1.5:1以上,而2010~2012年年均比率已超过2:1的水平。 “企业用工成本的承受力与劳动者高期望值的矛盾,是导致招工难与就业难‘两难并行’的重要因素。”业内人士指出,正是由于供求双方的差距不断扩大,造成企业招工难、留人难的问题不断增多。同时,由于农业税的免除,加上各项补贴、新农保、新农合等政策影响,农民的生存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许多农民外出打工的动力。 “招工难”提醒企业转型升级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中低端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用人比重一直维持在六成以上,占新生劳动力近一半的大学生根本无法与市场六成以上的中低端需求相对接。许多企业提出急需招收中高层的技术技能人才,但都反映大学毕业生学历越高越不适用。 “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是企业招工难,另一方面还存在大学生就业困难,这是劳动力市场中一种典型的结构性矛盾。”张车伟表示,这一矛盾可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还会持续下去。 张车伟指出,要推进转型升级,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岗位。 对于企业来说,“招工难”也倒逼其自身的转型升级。有关专家认为,企业应主动谋求技术革新和结构转型。通过不断加大技改投入,引进和使用科技含量高和自动化程度高的生产设备,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等产业发展,从而降低对劳务的需求,缓解用工压力。 此外,要进一步稳固劳动关系,让农民工有稳定的就业,同时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让劳动者享受到同样的公共服务,能让农民工留得住,并在企业和城市得到长期发展。(记者邱玥) |
关键词:用工荒,招工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