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保定频道>>专题

“松江太守明日来”

http://www.hebei.com.cn 2014-03-11 22:15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松江太守明日来”

  □王岸茂

  赵豫,明代安肃(今徐水县)人。从小勤奋好学胸怀大志,仰慕历史上敢于除暴安良的清官廉吏和英雄豪杰。长大成人后,果然是一个非同寻常、出类拔萃的人物。

  为民除害,造福一方

  公元1430元,赵豫出任松江府(今属上海市)知府。他坚决执行“与民休息”的政策,一心一意排除各种扰民活动,使百姓生活安定,也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当地有卫所驻军,一些兵丁横行不法,骚扰民众,为害甚烈。赵豫把扰民最凶恶者抓捕起来,杖打之后发配远方。此项“杀一儆百”之举果然有效,众兵丁从此不敢再生事扰民。朝廷官员李立,奉命到松江清查逃亡的卫所兵丁,为了能查出更多的兵丁,以便向朝廷邀功请赏,李立不依法办事,而是随便抓人,捕不到逃兵本人,就把他的亲戚朋友和同姓之人抓去充数。如若不从,便严刑拷打。于是“人情大扰”,到府衙诉冤者多达1100余人。此外还有勾丁之扰。明朝对食盐生产进行严格管制,在沿海产盐地区划出一部分人家为盐户,其家丁壮之人即为盐丁。政府给盐丁规定每人每年生产盐3200斤,按产量发给工本米,每生产盐400斤给米一石。由于定量过高,再加官府层层剥削,盐丁负担沉重,不断逃亡他乡。政府为保证食盐的生产,对逃亡盐丁进行追踪勾捕,即为勾丁。每当勾丁之时,盐务官员随意抓人,故“累及他户,大为民害”。清军、勾丁等扰民活动,严重影响了老百姓的生活和生产,也严重破坏了社会的稳定。赵豫为此上奏朝廷,极论其严重危害,使之都先后得到解决,松江民众“咸获苏息”。

  兴利除弊,多项改革

  明朝建立之初,为惩罚江南民众归服迟晚,曾对苏州、松江等地的官田征收重租,租种的贫民不堪忍受。后来朝廷下令减轻官田的重租,赵豫即在华亭、上海二县,减去十分之二三。此外,还采取措施减轻人民负担,一是均平徭役,改变富户应役少、贫民服役多的状况;二是节省费用开支,为此竟把吏员裁减一半。为了收到减员提效之功,又选择忠厚善良、谨慎办事的良家子弟充当吏员,以知礼守法加以训导,进一步提高吏员的素质。

  赵豫的改革措施,受到上级官员江南巡抚周忱的重视。周忱是明代著名理财家,巡抚江南20年,兴利除弊进行多项改革,政绩很突出。但他的成功与得到赵豫等人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据史书记载,周忱有所改革时,必与赵豫商议而后再进行。

  民众拥戴,朝廷重奖

  明代中期,朝廷对任职期满的官员进行考察,恰逢赵豫在松江府任期已满,按规定应调往别处。但松江府民5000余人,苦苦请求继续留任。上级官员把民众请求留任的文状上奏朝廷,皇帝特批准给赵豫提升二级,仍留任松江府。民众听到此讯,皆欢呼雀跃,高兴至极。

  1445年春,朝廷对官员举行大考察,地方政府的主要官员都要进行考核。赵豫因在操守、才能和政绩方面均为优异,被列为“上等”,称“卓异”。朝廷专门举行隆重的卓异盛典,赵豫应邀参加,接受皇帝赐予的宴会及袭衣等高贵礼品,荣幸之至,又回任松江府。他在松江任知府15年,清白当官,清静理政,绝不扰民,而是千方百计造福于民,故深得民众拥戴。后自松江离任时,男女老少皆真情挽留,恋恋不舍,长途远送。在依依惜别时,老百姓留下他的一只鞋,作为“遗爱”的纪念。

  “松江太守明日来”

  赵豫如此深得民心为民所爱,不仅因为廉政为民,民受其惠,更重要的是不摆官老爷架子,而以平易近人著称。他对民众态度和气,工作讲究方法。初到松江时,来府衙打官司的人很多。他一律热情接待,耐心听取双方的陈诉,接着便好言相劝,进行调解。最后便说:“你们先回去,明日再来吧!”当事人回家后,经过一夜的思考,火气消了许多,再来时双方已心平气和,问题也就好解决了。还有许多人听了赵太守的劝告,第二天就不再来了。这种用“冷处理”的方法解决矛盾和纠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时间长了,大家都摸清了他的办案方式和规律,他一说“明日来”,当事人就笑了。于是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松江太守明日来”,此趣闻故事令人回味无穷。

 

关键词:故事,保定故事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保定日报
责任编辑:  刘世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