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保定频道>>国内新闻

高峰期系统频瘫痪 打车软件“补贴”现后遗症

http://www.hebei.com.cn 2014-02-19 10:36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补贴结束或现“路边打车难”

  “为啥突然没法支付了?”“嘀嘀说服务器出问题了!”“马云和马化腾该不会打起来了吧!”……昨天早上,出租车司机郭晓刚师傅的微信群里格外热闹。自从身边的司机朋友陆陆续续使用打车软件,郭师傅他们一商量干脆成立了一个20来人的微信群,平日里互相通报各家打车软件的补贴内容。

  “嘀嘀10单,快的10单。”对郭师傅来说,每天光这20单的打车补贴就能给他带来接近200元收入。而去趟远郊区县回程时用打车软件拉上一单,更能让他减少空载率。“我两个手机,只要在车上都开着软件,每天少说也有三五十单。”

  一些有了打车软件的司机,开始“挑活儿”。

  “您走不?”“已经有活儿了。”家住崇文门附近的小童前两天询问一辆停在路边的出租车时,司机扬起手机这样回答。细问之下,司机告诉她,接下手机预订这单活,他能有10元钱补贴到账。

  “高峰期时有些特别难打车的地方,除了补贴,恐怕乘客还得加价。”一位邹姓司机坦言,前一阵子嘀嘀降成5元补贴时,他身边不少朋友就更愿意接快的打车的单。“现在大家都能在手机上看到距离叫车人附近都有多少车,逢早晚高峰车又少时,有些车都是乘客加价了才有反应。”

  “越来越多的空车从我眼前呼啸而去。”近期在路边拦车频频失败,网友“溦然秋风”无奈地在微博上说道。

  正如嘀嘀打车CEO程维所说,“嘀嘀的竞争对手是路边叫车”。这么一番疯狂补贴,更多司机直奔手机打车所能带来的补贴,却增加了以往乘客所习惯的路边打车难度。

  当1月份嘀嘀、快的初燃战火时,便有媒体报道称,官方电话召车平台就已受到冲击。在一些司机看来,同时使用着两三部手机、却基本忽略电召平台上的消息成了常态。在业内人士看来,补贴结束后,司机对车费的心理价位是否攀高存在风险。如若遇到交通高峰或是不易打车地段,这部分钱自然就需要消费者买单。

  不容忽视的是,在以年轻人居多的时尚手机打车族之外,老年人更习惯路边打车或是使用电话召车等传统方式。“拆了东墙补西墙”,这并不是真正在为用户服务。

  记者手记

  打广告不如给实惠

  互联网口碑营销技高一筹

  嘀嘀、快的并非是这场烧钱竞赛的真正主角,这已经是个公开的秘密。两家仍处在公司创业阶段,打车软件背后,腾讯和阿里巴巴正是这场大型“补贴秀”的金主。

  先后砸下数亿元人民币,微信和嘀嘀的最新一轮营销更是宣称投入金额达10亿元,互联网大佬当真是“土豪”吗?

  其实不然。借助于用户实实在在的叫车行为,无论是腾讯、阿里巴巴,抑或是嘀嘀、快的,都在使用不同于传统广告方式的互联网口碑营销,“事半功倍”地达到了对打车软件、移动支付方式的有效推广。

  “前一阵子还在地铁站里时不时看到嘀嘀的大幅广告,怎么最近没影儿了?”市民余先生有些奇怪。

  在业内人士看来,无论通过视频、图像,传统媒体广告更多是向用户推销概念。作为一种单向的传播过程,公司需要支出的广告费用同样不菲。

  产品免费、服务收费,这是互联网公司的惯常思维。用补贴来换取圈地盘、招揽用户之后,互联网公司可以利用大数据抓取对用户进行精准营销,通过个性化服务来收费。“这次的补贴热正是互联口碑营销的一个典型个案。”互联网评论人士洪波说道。在这一过程中,微信利用自己的社交优势,更是可以通过朋友圈途径,让每一个用户成为主动宣传者。

  不止如此,通过和打车软件绑定,腾讯、阿里巴巴更在这一过程中,换来了一个个微信支付用户、支付宝用户数量的实在增长。这对正争夺移动互联入口的两家公司而言无疑如虎添翼。 (记者张倩怡)

关键词:打车软件,打车补贴,快的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  刘世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