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政河北
  • 古莲花池
  • 白石山风景区
当前位置: 领导动态 > 市长

闫继红:“双碳”引领打好绿色发展主动仗

来源: 《经济》杂志-经济网  作者:
2022-04-12 10:16:00
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近年来,河北省保定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牢牢把握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重大机遇,坚定不移打好绿色发展主动仗,全力建设“全国碳中和产业之都”,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精心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的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

  引领产业转型,加快构建现代化低碳产业体系

  第二产业是碳排放的重要领域,占比高达70%以上。因此,要实现经济低碳发展首先要实现产业的低碳发展。保定作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第二产业占比较高,制造业竞争力指数连续7年河北省第一,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重、空间大。近年来,我们以“双碳”目标为战略导向,积极构建现代化的低碳产业结构,不断强化科技创新有力支撑,推动实现了产业体系的绿色变革,有力促进了绿色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

  ——以“双碳”目标为战略导向调整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关乎全局、整体、长远的大事。我们坚决贯彻“双碳”目标要求,积极推进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布局形成了以“医、车、电、数、游、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都市农业”七大主导产业为主体,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及零部件、智能电网、轨道交通、氢能、第三代半导体等18条重点产业链为主线,县域特色产业为支撑的“7+18+N”现代产业体系。“医”,即生命健康产业。加快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国际医疗基地,大力发展医疗、中医药、康养等产业,建设中医药强市,打造生命健康产业集群。“车”,即建设世界级汽车和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依托长城汽车,打造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2000亿级产业集群。依托河北京车智能制造基地,打造轨道交通千亿级产业集群。“电”,即电力智造产业。保定拥有天威、英利、国电联合动力等一批世界级企业,在光电、风电、输变电和智能电网等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目前,正依托华北电力大学创新资源推动清洁发电、能源数字化、综合智慧能源、新型储能等能源电力产业全领域发展,谱写“中国电谷、低碳保定”新篇章。“数”,即数据服务产业。依托保定深圳园、保定中关村创新基地、中电科电子科技园等平台,大力发展前端数据服务和专业数据融合分析等产业,打造万人数据产业园,将保定建成“数据资源的聚集港口、数据资产的流通枢纽、数据价值的创新中心”。“游”,即文化旅游产业。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红色文化、古城遗产,打造区域性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国际旅游文化名城。同时,大力发展以奥润顺达为龙头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产业,打造超低能耗建筑万亿级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科技、品牌农业,建设都市型优质农产品保障基地和直供基地,打造都市型现代农业先行示范区。

  ——以科技创新为第一动力赋能绿色升级。当前,全球正经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碳达峰碳中和已经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新赛道。我们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性、导向性支撑作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先进科技赋能传统产业实现绿色升级。加快推动储能设施和光伏制造联合创新,形成了覆盖光伏电站开发、光伏绿色建材研发及生产、智慧运维、“光伏+”系列应用、组件回收等光伏全生命周期领域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主编了我国首个光伏建筑领域国际标准,建成全国首家、全省唯一的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光伏),光伏产品及配套应用方案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发电230亿度,每年减排温室气体1875万吨。超前布局氢能产业,以长城汽车为主体的国际级“制-储-运-加-应用”一体化供应链生态已经初步形成。2021年8月,长城汽车自主研发动力系统的百辆级氢能重卡在“容易线”正式投运,规模、里程全球第一。保定与北京、天津一起获批氢燃料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正加快打造氢能公交车、氢能重卡车、氢能物流车、氢能渣土车、环卫车等示范应用场景。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产业,市域内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龙头企业——奥润顺达集团,已经成长为行业领军企业,是世界上唯一的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系统集成企业,成功打造了国际最高技术标准和最大规模的被动房产业基地。截至2021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13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1042家,科技创新平台383家,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稳居全省第一,成功入选全国“新一批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名单,获批全省唯一的“科创中国”试点城市,为推动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强劲的科技引擎。

  ——以绿色低碳为基本遵循促进高质量发展。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生物经济、低碳经济,为山水保定、低碳保定、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建设注入强大能量,保定产业绿色转型积蓄的发展势能正加快释放。2021年,GDP、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进出口总额四项指标增幅全省第一,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体居民可支配收入三项指标增幅全省第二,经济发展活力和韧性不断增强,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保定节能环保、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生物医药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29.2%、16.5%、16%、17.6%和33%,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5.5万辆,同比增长41%,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活力越来越足、后劲越来越强。

  引领生态转型,积极探索可持续价值实现机制

  保定地处京津石金三角中心、雄安新区腹地、白洋淀上游,是首都政治“护城河”的最前沿。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中,保定处于核心功能区,担负着实现京津保地区率先联动发展,以及为京津冀提供生态支撑的双重时代重任。我们始终把绿色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深入推进污染排放减量化、生态建设品质化、生态优势经济化,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生态效益更好地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做“减法”,把污染减下去,保护蓝天碧水。良好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落实“双碳”目标归根结底是要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我们紧紧围绕打好“蓝天保卫战”,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精准治污,累计拆除1.16万台2万余蒸吨燃煤锅炉,205万户农村居民实现清洁取暖,投用量居全省之首。“十三五”期间碳排放强度累计下降27.8%,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和PM2.5浓度分别下降37.5%、44.4%,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排名第一,连续三年在“2+26”城市空气质量评估考核中评为优秀,被授予“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先进市”称号。我们全面实施白洋淀上游生态综合治理,统筹推进河道治理、生态补水、江水置换、华北“大漏斗”和地下水超采治理等工作,围绕落实“不让一滴污水进淀”要求,保定全域所有有水入淀河流断面水质已全部达到Ⅲ类,水环境质量达到近20年来最好水平。

  ——做“加法”,让绿色多起来,扮靓绿水青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人民群众对干净水质、绿色食品、清新空气、优美环境等生态的需求更为迫切。我们立足生态、农业、城镇三大空间,统筹推进“一核三带八廊十片林,五库九河十湿地”总体布局,一体化保护、系统化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高标准实施太行山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工程,扎实推进水源地保护、生态湿地修复,逐步构建起“群山西峙、众水东潆、沃野东坦、绣绿融城”的美丽国土空间。以建设环雄安林带为契机,实施雄保生态林带、水系林网、绿美廊道、太行山生态屏障、林果基地、森林县城、村庄绿化等重点工程,打造群众身边的森林城市。2019年保定被评为“国家森林城市”。3年来,我们持续深化森林城市创建,完成营造林362万亩,7个县(市)荣获“省级森林城市”称号,33个村获“国家级森林乡村”称号,区域生态承载能力不断提升,京津冀生态屏障更加牢固。

  ——做“乘法”,让生态活起来,赢得金山银山。依托优质的生态资源和领先的绿色技术优势,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建设为抓手,搭建起政府引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生态资源市场化运作服务体系,围绕生态产品供需精准对接,推动优质生态资源加速“变现”。“生态+旅游”,谋划启动“京雄保一号绿道”建设,以涞源拒马河源头为起点,以白洋淀为终点,打造一条连接北京、保定和雄安新区,全长约305公里的“生态绿道旅游线”。“生态+体育”,重点打造了涞源、易县等西部山区冰雪运动,阜平旅游公路自行车赛,易水湖资源赛艇、皮划艇等水上运动,涞源白石山登山节等户外运动品牌赛事。“生态+农业”,突出品牌特色,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聚力建设一批农业园区、康养基地和生态经济特色小镇,推动实现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良性互动。

  引领城市转型,全力打造高品质低碳生活格局

  保定市始终秉持“低碳”理念,把城市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最大应用场景来打造,不断刷新城市“颜值”,构建低碳城市生活,推进城市与生态和谐共融,全力打造与雄安新区相辉映相联动的生态宜居、环境一流的现代化中心城市,唱响新时代雄保“双城记”。同时,聚焦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把绿色理念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

  ——让城市颜值绽放低碳品质。聚焦打造京津冀最具生活成本竞争力的民生幸福标杆城市目标,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我们主动对标雄安设计、雄安标准、雄安质量,强化健身广场、公园、邻里中心等公共空间的高品质供给,加强对水电气暖讯等公共服务功能的统筹整合,提高土地低碳集约利用,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提升转变。强力开展主城区城中村改造,69个村分三期压茬推进,2023年底前全部完成。城改均由政府主导,大型央企承建,采用先进的绿色建筑技术和绿色建材,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配建比例达到了25%,创造了推进效率快、群众满意度高、顺利和谐的保定“城改奇迹”。开展城市管理“新颜值”行动,推进1500多个老旧小区和全部背街小巷改造提升,拆除城市违建,增加街角绿化,还规范、还秩序、还空间、还绿化于民,打造城市建设“新颜值”、城市经济“新空间”、群众生活“新品质”。2021年,保定城市人口吸引力全国排名第30位,位列河北省第一位。

  ——让城市生活融入低碳理念。绿色低碳是高品质城市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坚持人民至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必然着力点。高起点规划“水城相融、人水相依”的生态水系,将环城水系建成主城区的景观带,把环堤路建成马拉松赛事的主场地,打造绿肺蓝肾的“生态河”、全民共享的“跑步机”。高标准建设“郊野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四级公园体系,实施城市有机微更新,加快建设环城绿道,提升改造主次干道、游园广场等公共设施景观,让人民群众近可出门见园、远可郊游踏青。高质量推进社区建设,为居民配置生活所需的各项功能和设施,打造多彩睦邻、活力多元、多方共治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和10分钟体育健身圈。同时,不断加大数字保定建设力度,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的城市交通体系,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形成绿色交通网络,打造智慧城市、低碳保定。

  ——让城市精神厚植低碳文化。节约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是最显著的城市文化和城市软实力。我们大力培树全社会“生态价值观”,配合低碳城市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引导市民追求低碳生活、低碳消费、低碳文化。把绿色低碳理念与弘扬新时代保定精神结合起来,持续开展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活动,增强社会公众绿色低碳意识。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发展绿色消费,倡导“节约一滴水”“少用一度电”“垃圾分类回收”,主动减少“碳足迹”,营造了人人爱护生态环境、人人追求低碳生活的社会新风尚。让绿色成为“激情奋进‘十四五’、再造一个新保定”进程中最鲜亮的底色,让低碳成为奋力推动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绽放新颜值、跑出加速度主旋律中最动人的音符。

关键词:闫继红,绿色发展责任编辑:马书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