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政河北
  • 古莲花池
  • 白石山风景区
当前位置: 保定文苑

寨里村人|淀边生活趣事

来源: 保定晚报  作者:寨里村人
2020-09-08 18:40:36
分享:

  我的家乡在白洋淀的西畔。

  白洋淀地处九河下梢,而我的家乡正是漕河和瀑河的入淀口。绵延数十里的障水埝大堤从村南经过,将全村土地一分为二。站在堤顶望去,堤北良田万亩,堤南则是一望无际的芦苇荡。

  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既有水波荡漾、荷花映日、芦花飞舞、渔舟唱晚的景色,又有金色麦浪、稻花飘香和神秘的青纱帐……还有我儿时和少年的美好时光。

  2017年,国家宣布成立雄安新区后,展望家乡的美好明天,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浓烈的乡情驱使我总想回去走走看看,找寻过去的足迹和美好的回忆,永远留住那份乡愁。

  闸跳网

  闸跳网,是白洋淀的一种特有的捕鱼方式。这里的“闸”字是动词,与制作同义,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拦河设闸垒坝。不过不是常见的用土石垒成,而是用苇箔和铁丝网“闸”成的拦河透水的网坝。

  记得有一年,白洋淀雨水丰沛,瀑河水流不断。正值学校放暑假,一天,二哥的几个哥们找二哥商量要闸跳网。我很好奇,每天都跟着他们,坐在堤坡上的大柳树下观看。那时候河道很宽,河水非常清澈,人在河边走都能清楚地看到在水草间游动的小鱼,时不时地闻到水中飘来的水草腥香味。

  二哥他们拉来一马车的苇箔和铁丝网,还有十几根圆木桩,准备好后就开始闸跳网了。这个活儿很累,都是身强体壮的汉子来干,一般小孩都掺和不上。

  他们先把圆木桩的一头用刀砍得尖尖的,从河的北岸开始,每隔五六米插下一根,一直插到南岸。用自制的木榔头用力将每根木桩钎入河底,使木桩刚好露出水面。之后,再把铁丝缠在木桩上,顺着木桩来回拉上几道,将苇箔竖着展开,从铁丝缝中压进水里,用铁锹使劲往下拍打,使苇箔扎入河泥中。

  苇箔闸好后,河正当中留出大约10米宽的空当。由于两侧的苇箔阻挡了河水,使得河道变窄,中间的水流开始变快了。紧接着几个人将准备好的铁丝网拦在空当中,由于河水较深,几个人一次次潜入水中,用十几个半米长的铁锚把铁丝网牢牢固定在河底,再把上面的铁丝网与苇箔紧紧地捆扎在一起,高出水面约半米。这样,拦河的水坝就做好了。

  接下来就该架渔网了。先将10多米宽、近5米高的渔网固定在两根长长的竹竿上,然后再将渔网朝逆流方向呈45度角固定到河中间的两个木桩之上,就这样在河水中间的空当上支起一张大网。从侧面看这张大网,底端与刚好露出水面的铁丝网串缝在一起。上面的渔网高高地横在水面之上,巨大的网兜一半浸在水中、一半飘在空中,看上去非常壮观。一切准备就绪,接下来就是等待。

  有一天轮到二哥值班看网,不巧他有事我去顶班,心里着实高兴。坐在堤坡上看网的草棚里,我的双眼直直地盯着闸网。半晌过后也不见有什么动静,心想这法子能捉到鱼吗?这鱼哪就这么傻,会自己往网里跳?心生疑惑,我也就开始漫不经心起来。不知过了多久,突然一声响动,就好像有人往水里扔了一个砖头,定睛一看,一条大鱼正在网中乱蹦。我赶紧下到河边,解开船绳,扒着木桩上的铁丝,将船摆到河中间,这时才看清,哈哈,是一条五六斤重的大鲤鱼。我拿起抄网把鱼抄了上来,那时刻的高兴劲就别提了。过了晌午,大半天的时间我就收获了三条大鱼。

  还有一天傍晚,天空乌云密布。二哥说:“今晚跳网肯定要上鱼了。”说完他就带了点干粮急匆匆地上堤了。

  第二天早晨我问二哥怎么样?二哥让我猜。还没等我说话,二哥兴奋地说:“我们几个看了一宿,逮了100多斤!”那时候,100多斤的鱼每人能分到20多块钱,够一家人两三个月的花销了。

  二哥是村里有名的捕鱼高手,人送外号“鱼鹰”。那时家里经常有鱼吃,时常还有些零花钱,虽说不宽裕,但还过得去。有一次我问二哥:“你们这闸跳网,鱼怎么会自己往网里跳呢?”二哥说:“鱼有逆流而上的习性,游到闸网前被网拦住了,就会四处找漏洞,找不到就会跳起来,正好掉到支好的网里。我又问:“为什么逮到的都是大鱼?”二哥说:“中间铁丝网网眼大,只逮大鱼。抓大放小,年年有鱼嘛!”二哥接着说:“因为下雨,上游的水冲下来,河水会涨,鱼游动的动劲就大,逮着的鱼就多了!”

  又过了些日子,我和同学去河堤上玩,发现河道里又多了几道闸网,相隔不到一里,且每道闸网都有收获。难怪家乡有一种说法,“鱼过千层网,网网都有鱼”。老辈人的捕鱼方式虽然笨了些,但却保持了自然生态的平衡,也留下了许多美好记忆。(上)(寨里村人)

关键词:文苑,白洋淀,生活趣事责任编辑:马书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