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公历的6月6日或7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度时,芒种时节就到了。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中有“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的记载。“芒”字的意思是“某些禾本科植物种子壳上的细刺”,“种”既有小麦种子成熟之意,也有稻谷播种之意。小麦的麦芒已经开始由碧绿微微变黄,几天时间就会变成金黄。芒刺也开始变得坚硬,而且锐利,扎在裸露的皮肤上会泛起一个个小红点,有时还会划出一道道血痕。
芒种三天见麦茬。进入芒种也就开始了麦秋时节,不能浇的旱地麦子在芒种三天后就会成熟,可以收割,而水浇麦子在芒种一周后才能成熟,因为过去直接用手拔麦或用镰刀人工收割,都不能等麦子熟得太老,否则不但掉粒,也不方便捆收,因此又有“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的说法。过去人们把麦子收割后要放在麦场上进行碾轧,因此,在小麦收割前麦场的修整工作就得完成。修整麦场就是把整好的空地划平、喷水然后反复碾轧,使其变得平整而坚硬。人们广泛使用联合收割机后不需要再修整麦场,小麦收割时间也比过去一般要晚上四五天,要等麦穗干到一定程度,麦粒硬下来再进行收割,这样收割得更干净,损失也更小。
提起麦秋,在机械化不发达的年代和地区应该是最累人的农活了,因此又有“男怕麦秋,女怕过年”的说法。进入芒种时节,天气无常,暴雨会随时而至,如果小麦收割后没有晒干,一旦赶上连阴天,就可能造成小麦发霉,影响收成,多半年的辛苦付诸东流。麦秋中,不但要把小麦收进仓里,还要及时把秋庄稼种上。小麦收割后主要是种晚玉米,并且时令不等人,如果不能赶上一场及时的透雨,播种完玉米还要及时浇一遍透水。民谚有“种晚一天晚熟十天”的说法。玉米的生长期一般在90天左右,除了必须要保证在秋分时节成熟,还要保证不影响播种来年的小麦。无论是收小麦还是种玉米,时间都相当紧迫,前后只有半月左右的时间,说是抢收抢种一点都不为过。
在大面积种植红薯的地方,人们收割完小麦还需要种植一些麦茬山药。麦茬山药是用春山药的秧子裁成一尺左右的段,栽插在翻松好的地里。这样繁殖结出的山药比较细长,可在第二年栽种春山药时用于育苗。
麦秋杏儿黄。芒种时节正是杏儿成熟的时候,一颗颗硕大香甜的杏儿黄里透红、红里泛黄,实在令人垂涎。步入杏林,置身其间,从树上直接摘下一个,咬一口,甜到心底。甜中略带的淡淡酸味则使杏儿又成为人们驱热消渴的佳品。
芒种时节农事忙,收获的同时更是播种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