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德民正对木材进行刨平。 王斌 付鑫源 摄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通讯员 冯建华)选料、开料、刨平、画线、开榫、凿卯……一番细致的操作后,近10道工序全部手工完成,一块普通的木料变成了一件精美的斗拱。
河北省保定市易县东旮旯村村民伊德民从事木作手艺已有30余年,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建筑木工技艺传承人,他始终以匠人精神良心做活,力争使每一个木作物件美观耐用,让古建熠熠生辉。
伊德民在自家古香古色的小院儿里专注地做木工。 王斌 付鑫源 摄
伊德民说:“木头是死的,人是活的。作为一个手艺人,做每件作品的时候都要用心,把匠人的魂融进去,这是手艺人的良心。”
易县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命名的“千年古县”。境内清西陵陵寝建筑规模庞大、气势恢宏,高度体现了古代建筑艺术的成就和水平。200多年来,在清西陵营建和修缮过程中,古建工匠应运而生,经过反复推敲、创新,逐步摸索出整套工艺模式,熟练掌握了清代建筑中的木作、石作、瓦作、油漆作、彩画作等工种技艺。
手工刨出的刨花充满浓浓的艺术气息。 王斌 付鑫源 摄
隐藏在飞檐斗拱中的易县木作技艺独树一帜,饱含着巧思、凝聚着匠人之魂,并通过口传心授得以生生不息。伊德民所做的木作物件也赢得了年轻人的喜爱,伊晓旺就是其中之一,他说:“看到师父做的木作物件非常漂亮,我也产生了兴趣。我跟着学习一年半了,掌握的木作技艺还远远不够,我会努力学下去,把木作技艺学习好、传承下去。”
目前,易县从事古建筑材料生产加工的企业达30余家,从业人员4万余人,全县古建产业经济效益每年突破20亿元。古建工匠艺人以易县为基地,以北京为轴心,足迹遍布全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