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李慧英 王日成 通讯员 杨雅琴 尹小英
近日,家住保定易县流井乡的老张因胸口不适到乡卫生院进行检查。检查中,医务人员将心电图数据上传至远程心电中心,10分钟后,易县医院远程心电中心给出诊断: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也就是急性心梗。
按照《易县医疗卫生集团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流程,流井乡卫生院为老张安排转院至易县医院。易县医院接诊医生第一时间联系急诊科,为老张开通了绿色通道。
老张转诊途中,易县医院急诊科早已准备就绪。老张到院后,医生立刻给予双抗和静脉抗凝治疗,紧接着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支架植入术。如今,老张已恢复如初。
今年以来,在易县,像这种病人“留得下来、看得好病、花钱不多”的事儿越来越多。这得益于易县医疗卫生集团的组建,以及由此构建的分级诊疗体系。
1月18日,易县医疗卫生集团正式成立。
基层“强筋壮骨”留住患者
和老张一样,58岁的老陈也选择了“留下来”,只是他就诊的医院更基层——易县医疗卫生集团塘湖中心卫生院,这是一所服务15万人口的乡镇卫生院。
作为易县医疗卫生集团的成员单位,塘湖中心卫生院于今年3月份向集团申请与县级医院共建电子胃镜室。在易县中医医院的大力协助下,电子胃镜室很快建成,易县中医医院内镜室主治医师宋宝森定期出诊。
听说镇卫生院有了胃镜,患有10年胃病的塘湖镇潦水村村民老陈赶紧上门就诊。经过检查,诊断结果很快出来了:贲门息肉,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建议患者进行胃镜下息肉切除。
在塘湖中心卫生院手术室,宋宝森主刀为老陈切除了贲门息肉。“手术一共才花了500多块钱,也不用往县医院跑了,挺方便。”如今,伴随老陈多年的胃病已开始好转。
下沉到易县医疗卫生集团塘湖中心卫生院的专家。
“除了共建科室,集团还制定了‘两动三不动’人员流动机制,解决基层医院缺医问题。以我们医院为例,每天都有不同科室的县级医院专家轮流坐诊,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了。”对于医院的变化,塘湖中心卫生院院长于洁最清楚不过。
除了塘湖中心卫生院,易县医疗卫生集团还将紫荆关、易州镇、良岗、高陌等卫生院确定为区域诊疗中心,在易县医院、易县中医医院、易县妇幼保健院等3家县级医院的带动下,形成县乡两级医疗机构错位发展的整体布局。乡镇卫生院以群众就医需求为导向,与县级医院开展科室共建,打造“区位+”,目前已共建17个科室,初步实现了群众小病在乡村解决的目标。
统一管理夯实“制度底座”
将90%患者留在县内就诊——自1月18日易县医疗卫生集团揭牌成立以来,这就成为集团成员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
“目的就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强力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并以此为突破口深入推进分级诊疗。”易县医疗卫生集团院长、易县医院院长周士英介绍,集团以县医院为牵头单位,全县公共医疗卫生机构全部为成员单位,实行“十统一”管理,即统一诊疗目录、质控标准、临床供血、院前急救管理、慢病管理、孕产妇管理、康复管理、体检信息管理、公卫资金管理、科教培训。
成立医疗卫生集团,最大的好处是什么?周士英认为是资源共享、上下联动,最大限度调动全县医疗卫生资源为百姓服务。以人员为例,集团对所有人员实行统一管理、统一使用、统一调配、统一考核,并创新性实行“两动三不动”人员流动机制,即专家、绩效动,人事关系、编制、基本工资不动,实现平行、上下流动,解决基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缺医问题。
易县医院外观。
为了进一步促进上下联动,易县医疗卫生集团专门印发《关于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通知》,鼓励符合条件的中级及以上职称医师,不影响正常业务情况下在集团内医疗机构间多点执业,促进医疗资源合理流动。同时,印发《关于落实分级诊疗制度规范双向转诊工作的通知》,规范双向转诊流程,建立起紧密、畅通、实用、有效的上下转诊机制。据统计,集团成立以来,医生跨医疗机构执业1800余人次,第一季度带动基层门诊量比去年同期增加7万余人次。
数据是很好的佐证。1-4月份易县公共医疗卫生机构门诊量32万人次,同比增长39.5%;医疗收入1.4亿元,同比增长22.4%;药占比同比下降4个百分点。
县级医院上水平“兜得住”
分级诊疗,首要在“分得开”,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市级及以上大医院专攻疑难急危重症。分得开,关键要水平够。
在周士英看来,要把90%患者留在县内就诊,关键一点是县级医院要“兜得住”。
如何才能“兜得住”?易县医疗卫生集团有自己的考量——易县医院突出综合特色,针对大病重病人群,以胸痛、卒中、创伤三大中心为抓手,着力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打造“核心+”;易县中医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以未病调理和已病康复为抓手建立县域中医诊疗中心,妇幼保健院发挥妇儿保健优势和产儿科救治能力建立县域妇儿诊疗中心,共同打造“特色+”。
易县医疗卫生集团易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病室。
同时,3家县级医院积极对接京津保优质医疗资源,通过学科共建、科研项目协作等方式加强人才培养,发展前沿学科,形成以县医院综合带动,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专业拉动的“一个面两条线”格局。
易县医疗卫生集团易县医院影像中心3.0T核磁设备。
最近,77岁的老刘因腹部疼痛到保定市易县医院检查。这一查,竟然发现了隐藏在老刘肚子里的腹主动脉瘤。儿女寻亲问朋,觉得最好还是尽快送到北京或者保定的大医院。老刘一摆手:“就在这治吧,少花钱,少折腾。”在医院多个科室的全力合作下,副院长、综合外科主任李祥主刀,成功帮老刘进行了手术。术后9天,老刘安然出院。
“这次给老刘做手术就是一次全方位检验。腹主动脉瘤不能自愈,一旦瘤体破裂,死亡率近乎100%。但这种高难度的手术对医院和医生都是一种挑战,需要医生在术中精密操作、麻醉师不间断稳定生命体征、输血科作好应急供血保障,任何一个环节失误都可能导致手术失败。事实证明,我们经受住了考验!”李祥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