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菜种植户正在采摘豆角。张云峰摄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李慧英 通讯员 靳晶 刘柯旋)冬阳照沃野,大棚种菜忙。保定市徐水区高林村镇乡村公路两侧,一排排温室大棚一眼望不到边,菜农们在天气晴好的日子里栽植菜苗,精心管护。
“这是我们繁育的‘麒麟1号’新品种,已经试种两年,口感好,耐储运,今年大面积推广。种植行距、株距、深度、水肥量、日常管理都有统一标准。”麒麟店村高效日光温室大棚内暖意融融,满目嫩绿。村党支部书记董利民和区农业农村局驻村工作队员,带着20多位村民将西红柿苗从苗床移栽到田里。据董利民介绍,全村大棚菜已发展到150亩,春节期间西红柿即可成熟,明年还将增加葡萄、草莓、豆角等品种,提高棚室整体经济效益。
菜农进行西红柿苗移栽。 通讯员 张云峰 摄
高林村镇曾是闻名京津的蔬菜之乡。近年来由于品种、土质、棚室结构等原因,市场影响力降低。依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蔬菜种植产业迫在眉睫。镇政府求助于中国农科院和省内科研单位,改良原有蔬菜品种,并在当地繁育、试种,力求水土相服。先后培育“徐粉1号”“麒麟1号”西红柿品种,引进大叶芹菜、小叶苦菊、绿龙扁豆等新品种。同时,提早联系销路,实行订单种植,确保蔬菜种得好、卖得出。
今年6月,徐水区政府还向该镇麒麟店、白塔铺、大庄等四个重点村派驻工作队,为期两年。工作队员发挥专业优势,带领干部群众谋划产业布局,加快技术应用和乡村振兴步伐。区、镇、村携手,把技术课堂、网络营销培训搬进大棚、移到网上,种植户们面对面学习、键对键交流。安装使用电动卷帘机、小型旋耕机、滴灌设施,推广无土栽培、立体种植、无公害化管理,培育“新农人”,打造“新菜乡”。
党员带农户,大户帮四邻,依靠科技力量实现共同富裕。小辛安村民贾革新掌握育苗、种管、高效大棚建设技术,探索的一年三茬连种模式获得成功,自家3.3亩大棚亩均纯收入4万元。他无偿传授技术,带动乡亲试种。闲暇时还领着本村10位村民外出建大棚,日工资300元。
目前,全镇农民蔬菜种植积极性高涨,总面积达到3900亩,有西红柿、黄瓜、芹菜、圆生菜等十几个品种,周年生产,四季有菜。直销京津、石家庄、保定大型农贸市场、商超、高校、社区、饭店。游人观光采摘,打卡直播,高林村镇大棚菜网上网下“走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