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骄阳似火,炙烤着大地,田野里热浪腾腾,空气像蒸笼一般。庄稼得到充足的阳光和水分,疯也似地生长。农活少了,农民们比较清闲。白天男人们在河滩上放牲口、割草,在树阴下钓鱼,到河里洗澡。女人们坐在阴凉处搓麻绳、纳鞋底、哄小孩,其乐融融。
晚饭过后,暑热不减,屋子里又闷又热,一进屋就是一身汗。此时,谁也不想呆在屋里,女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拿着小板凳围坐在大街中,有的就坐在自家院内大槐树下,摇着蒲扇乘凉聊天。
月亮东升,碧空万里,星斗满天,孩子们在院子里时而玩耍,时而坐在大人旁边,听大人讲故事。我小时候,妈妈指着天空中明亮的繁星,告诉我哪颗是牛郎星、哪颗是织女星、哪颗是北斗星、哪里是银河,并给我讲牛郎织女相爱的神话故事。我听得入了迷,也就不困了。
一阵清风袭来,吹走了暑热,浑身顿觉凉爽许多。妈妈摇着扇子,口中念叨着“风儿风儿好凉快,婶子大娘赶狼来”,吓唬我说,我们村离山里近,山中有狼,时常跑下山来找吃的。中午大人们都歇晌,小孩子不能到村外去玩,否则会被狼叼去吃掉。吓得我小时候中午只在村里玩,不敢到村外去。
妈妈一边讲故事一边摇着扇子驱蚊散热。我抬头望着满天的星星,星星也闪着银光眨着眼睛看着我。突然,一道如闪电般的亮光从西北天空划过,我好奇地叫道,妈妈快看,天上那道白光是什么呀?妈妈告诉我那是流星,常常在夏天的夜空中出现。
可能是因为天气太热了,老槐树上的一只鸟拍打着翅膀腾空飞起,蝉也热得叫个不停。在街上乘凉的人,有的怀中抱着孩子,嘴里哼着小曲,扇着扇子哄小孩睡觉。快半夜了,天气也渐渐凉快起来,人们陆续回到屋里睡觉,有的人干脆就睡在院子里,铺上一张草席,盖上一块布单,旁边点上一堆艾草防蚊虫咬,看着月亮、数着星星进入梦乡。
吃过晚饭后,男人们摇着蒲扇、叼着旱烟袋,走到村头小石桥,坐在青石板上纳凉聊天,说笑话、猜谜语,天南地北、神妖鬼怪、奇闻异事无所不谈。月亮慢慢地从东边的天空爬到头顶,月光倒映在水面上,像一块玉璧沉入水中。微风吹来,泛起层层涟漪,水中的月亮变成片片碎银。不时有鱼儿跃出水面,溅起朵朵水花。凉风吹走暑热,神清气爽。天很晚了,桥头上人们还在说笑,不愿离去,直到弯月西沉,才懒洋洋地回家。
晚饭后,村里的年轻小伙子们踏着月光来到漕河大石桥下。河底铺满细沙,河水清澈。他们在水浅的地方游泳洗澡,消暑解热,欣赏朗朗月色和闪着波光的河水,静听哗哗啦啦的水流声,时而游到水深浪急的河中央,劈波斩浪如蛟龙戏水,欢声笑语在夜色中回荡。
姑娘和小媳妇们相约结伴到大石桥下远处的浅滩去戏水。她们悄悄地走出村庄,穿过青纱帐,来到河边,脱去外衣,躺在沙滩上,清凉凉的河水在身上流过,皎洁的月光照在白晳的皮肤上。晚风轻拂着头发,她们在水中嬉戏,轻声细语,互相逗趣。此时,她们忘记了一天的疲劳,陶醉在朦胧的月色中。
每年夏天,村里管事的人都张罗着从高阳县、蠡县等地请来说西河大鼓的艺人。晚上在街中找一空地,摆上一张桌子,沏上一壶茶水,放上两个杯子,供说书人使用。晚饭过后,村里大人小孩,男男女女,争先恐后地来到街上听书。说书人右手拿着鼓槌,左手捏着两片月牙形铜板,几声鼓响后就张口说唱起来,边说边用铜板打着节拍,旁边一个人坐在椅子上,抱着三弦伴奏。说书人嗓音亮,情绪饱满,绘声绘色,说到动人处,听者连声叫好。人们听入了迷,也不觉得热了。每个说书人都能说上几部诸如《杨家将》《小五义》等话本,一部书能说上十天半月。
夏天的夜晚,萤火虫像一盏盏小灯笼,在草丛中、小桥旁飞来飞去,闪着银光。孩子们拿着小纱网跑来跑去,追逐萤火虫,把捉住的萤火虫装进小玻璃瓶里带回家。池塘里的青蛙聚在一起,在月光下齐声歌唱,“咕呱——咕呱”的叫声此起彼伏,又整齐又嘹亮,唱响整个夜晚。
月亮像一只小船在天空飘流,穿过朵朵白云,飘到河边的大柳树下。万籁俱静,人们陆续进入梦乡,只有天上的星星仍然眨着眼情。
乡村的夏夜是如此的美丽迷人,让人难以忘怀。(张清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