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政河北
  • 古莲花池
  • 白石山风景区
当前位置: 保定文苑

浩渺|巍巍太行永不忘

来源: 保定日报  作者:
2020-07-30 10:20:34
分享:

  巍巍太行永不忘——礼赞抗战文学《敌后武工队》的英雄原型

  1958年解放军文艺社出版的长篇小说《敌后武工队》封面

  □浩渺

  太行山是华夏中东部一条重要的山脉和地理分界线,山脉西侧是黄土高原,东侧为广阔的华北大平原。广义上说,保定雄踞太行东麓,近现代的革命运动都有着保定人民英勇不屈的身影。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在模范的晋察冀边区,在黄土岭战斗、百团大战、地道战、麻雀战中,狼牙山五勇士、敌后武工队、雁翎队……说不清、数不尽的英雄们讲述着精彩的保定故事。

  (一)

  冯志1958年创作出版的长篇小说《敌后武工队》里的英雄们,一直是我崇敬和痴迷的。究其原因是,小说里写的故事和人物,就发生在保定及周边的完县(今顺平县)、满城、清苑等地。

  这本书的作者冯志,就是敌后武工队的分队长,新中国成立后曾在保定市委宣传部、新华社河北分社(时驻保定)、河北人民广播电台(时驻保定)工作。就是在电台工作期间,他开始了长篇小说《敌后武工队》的创作。《敌后武工队》一书是专门描写冀中九分区武工队打鬼子的故事。1942年“五一大扫荡”后,我军主动撤离冀中,转移到保定西部山区完县贾各庄一带休整。同年9月,根据形势的变化,九分区决定成立“敌后武装工作队(简称武工队)”。武工队的主要任务有三项:一是宣传发动群众,恢复和开辟根据地;二是瓦解伪军、伪组织,改造伪政权;三是拔除日伪据点,打击日寇,镇压铁杆汉奸。这支队伍同其他主力部队或地方武装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既是战斗队,又是宣传队和工作队。武工队要深入敌占区,既要能打仗,又要能做群众工作,还要能瓦解敌伪军,发展抗日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打击敌人。所以,这支队伍绝大多数抽调的都是班排长以上的骨干、共产党员。武工队员当中,据担任过分队长的贾正喜老英雄回忆,有相当多的人是保定人,这些英雄们的故事和形象,都被冯志用艺术手法融汇在了《敌后武工队》中。就是这支“全能”的敌后武工队,在冀中根据地被围困的被动局面下,战斗在敌人心脏,配合根据地正面部队夹击敌人,使敌人首尾难顾,从而有力地牵制、阻击了敌人的“扫荡”和“蚕食”;他们向日伪发起强大的政治攻势,展开“攻心战”,分化、瓦解敌人;恢复建立党的组织,建立群众抗日武装,建立秘密的人民政权,恢复和壮大根据地;高度发展了我党我军的游击战术,行踪不定,神出鬼没,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怀着对敌后武工队英雄们的崇敬之情,多年间,我一直致力于收藏长篇小说《敌后武工队》的各种版本以及同名连环画版本,还有晋察冀(包括冀中)的各种红色实物资料。

  (二)

  去年7月,我曾拜望敌后武工队离我们最近的队员、《敌后武工队》中贾正的原型贾正喜。

  贾正喜,《敌后武工队》一书中主要人物排名第四位的贾正的生活原型,是作家冯志着墨描写较多的人物。他曾在武工队时就使用“贾正”这个名章,一直保存至今。贾正喜,1921年出生于河北省徐水王村。1939年参加革命,先是在冀中军区十八团当战士,后来入了党,当了排长。1942年,九分区成立敌后武工队,贾正喜被选中参加,后来当了副分队长、分队长,一直到抗战胜利。在艰难困苦的战争岁月里,他与同是武工队员、分队长的冯志成为同甘共苦的战友,共同参加了武工队的30多次独立战斗,见证了武工队的发展历史。

  我们见到贾正喜老英雄的时候,他正在王村他那个平房小院里独坐沉思。99岁的老人了,还是那么精神饱满,目光聚神,使我们很容易就想到了那个书中描写的精干机灵、富有性格的武工队员形象。

  贾老知我们从满城来,深情地忆起了77年前的往事。他说,武工队成立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在完、满交界地带完成的。任务完成后经由尉公、雾山口、永安庄,然后一路山道回了贾各庄。

  1942年10月,上级给了武工队一项任务,护送50多名地下工作人员到路(平汉路)东开展地下工作。当时,敌人在平汉路以西设置了封锁线,挖了两、三米深的大沟,还架上了铁丝网,岗楼一个挨着一个。要想在敌人眼皮子底下护送这么大的一支队伍过封锁线,任务的艰巨性可想而知。

  当时冯志已是分队长,带领魏树槐、贾正喜、魏福生等5名骨干,经由口子庄,过腰山到巷北、伍侯(这些都是村名,离笔者老家章村5里之距)。这时已是后半夜了,队伍到了封锁沟。因为这里已入敌占区,随时都可能和敌人遭遇。冯志说,如果发生战斗,咱们各自为战,完成任务后再到伍侯村南这个大场集合,不见不散。走到石庄儿村北,看见前头有3个穿便衣的发问,贾正喜就机警地回答我们是背盐的。便衣说我们不管这个,你们走吧。这时贾正喜用眼往不远的沟里一扫,全是穿军装的伪军。一会儿上来一个军官模样的等4个人,将贾正喜围住。关健时刻贾正喜心不慌乱,称自己是满城特工队的。对方又问那你们队长叫什么呀?贾正喜哪里知道,对方一看不对劲儿,伸手就抓贾正喜的枪。贾正喜手疾眼快,一枪先撂倒了一个,一闪身蹿出去十几米,滚进一个小沟,就势向敌人打了一梭子。魏树槐在坯垛那边策应着:营长,调几挺机关枪来!一边喊一边扔出了一颗手榴弹。敌人这时就乱了,但不知虚实,谁都不敢追,两人趁机甩开敌人,返回伍侯。

  到了第二天,贾正喜、魏树槐正在村里的闲宅院里待命,冯志几人又在伍侯汇合了。贾正喜和魏树槐急切询问那些干部怎么样了?冯志说,趁你们和敌人交火的机会,就带着他们直奔东南,到了预定接头地点,圆满完成了护送任务。贾正喜两人一听,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

  这次任务圆满完成,武工队一下子出了名。九分区司令部还专门召集了个会,司令员魏洪亮给予了口头嘉奖。

  从此,武工队在保定外围,接连打了几个漂亮仗:智取乌马庄据点,铲除“侯扒皮”侯敬宜这个铁杆汉奸;在清苑东闾大集上,公开处决“哈叭狗”丁化成;奇袭保定南关火车站,毙杀日本特务大平;拿下东石桥据点,俘获敌伪五、六十人;端掉“河北第一炮楼”,计取“张阎王”张文考脑袋……冯志把这些真实的战斗故事,都写进了《敌后武工队》里。

  我对书中的“奇袭南关火车站”一段一直很感兴趣,顺着贾正喜老人的描述,结合相关资料,我的眼前又浮现出了武工队员智勇双全的形象:

  1943年10月,天气渐凉,保定外围我方的形势越来越好。为配合大部队作战,袭扰敌人的军火物资运输计划,武工队决定袭击保定南关火车站。南关火车站共有敌伪武装人员10人,有两个日本特务,老日本特务头子叫大平,使一把王八盒子。他们自恃武器精良,认为武工队怎么敢到这儿来呢?这时,敌伪为了反制我机动灵活的武工队,成立了“夜袭队”,队长叫张万胜,《敌后武工队》里那个夜袭队长刘魁胜,写的就是他。他们也在夜间活动,经常夜里到老乡家里冒充武工队,使乡亲们真假难辨,好吃好喝招待,最后还给抓走,有打伤的还有被打死的,给武工队活动造成了极大危害。这次行动,8名武工队员全部化装成夜袭队,戴墨镜,大褂子,还戴上一顶特务帽。每人学会了骑自行车,一人一辆,大摇大摆地在 下午3点就奔了南关火车站。有一个警察在据点门口把着,武工队员骑着自行车上去就把那警察撞了一下,差点没撞他个大跟头。他不干了,张嘴就骂,还往跟前凑,想动手。这个时候,武工队员们都下了车子。日本特务大平从里边走了出来,叽哩哇拉说了一通,意思是问,你们什么的干活?魏树槐见时机已到,掏出枪来就给了大平一枪,一枪就把他打死了。武工队员端着手枪迅猛冲进去,伪警察们还没闹明白怎么一回事,就被全部拿下……

  英雄贾正喜,在长期艰苦激烈的战斗中,身体多处负伤,特别是头部重伤,使他已不能适应部队的生活。1946年部队精简整编时,组织上安排他退役,转到地方政府工作,但他觉得自己文化低,干不了事还耽误事,就主动要求复员回家了。回乡之后,贾正喜一天也没有放弃一名共产党员、老八路的责任。先后担任过村民兵连长、治保主任、村支书,领导群众开展土改斗争。新中国成立后,他又长期担任村支书、大队长、公社党委委员,带领群众跟党走,搞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此外,他还不忘对后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经常受邀到一些机关、厂矿、部队、学校作报告,讲述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和出生入死的战斗往事……

  拜访贾老归来,我去了一趟武工队的诞生地顺平县贾各庄。当然这次是乘现代交通工具前往的。如今郁郁葱葱、一派美丽新农村气象的贾各庄村,村南一片开阔的山谷平地,背倚龙脊般蜿蜒曲折的山坡。当年,冀中九分区司令部驻扎在这里,敌后武工队诞生在这里,这里也是一方红色圣地。当年武工队成立旧址尚存,武工队员打水用的辘辘井还在。我访谈了一位在村中做环卫员、70多岁的村民老贾,他说,村中80岁以上的老人还依稀记得武工队的一些事情。他父亲是当年完县县大队长的警卫员,和武工队员们都很熟悉……十多年前贾正喜还回来贾各庄一次,看望了老乡亲、武工队的旧址,摇起辘辘井把儿的姿势,还是那么带劲……只可惜这些人都老了,活着的人越来越少了。我们大家都不应该忘记他们……这位老乡显然很动情,目光一直望着村子的前方。

  我们当然不能忘记他们,当国家和民族危难的时候,是他们挺身而出,抛头颅,洒热血,共同筑就了新中国坚实的基石。

  燕赵大地不会忘记,巍巍太行不会忘记。

关键词:责任编辑:马书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