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李慧英
一年春作首,万事竞争先。
2月21日,保定市2023年第一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北京肿瘤医院保定医院等一批承接京津产业的项目火热开建。
保定市2023年第一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现场。马晨辉 摄
2月15日,保定高新区招商引资推介会在北京召开,吸引8个北京项目签约落户。
2月4日,保定市政府和北京绿交所签署气候投融资领域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
伴着早春的脚步,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入第9个年头,从积极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到加快构建协同发展体制机制,这一国家战略不断向纵深推进,激发出保定大地的勃勃生机。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三个率先取得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保定的产业升级转移早已阔步前行。
河北京车智能制造基地。田永清 摄
走进河北京车智能制造基地,生产车间异常忙碌,北京轨道交通12号线生产订单正在加紧赶制,成为北京创新、保定创造的又一典范。
“随着模式动物(猪)表型与遗传研究项目竣工并通过验收,标志着这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中国农业大学模式动物重大设施建设办公室主任张树川介绍,该项目于2019年8月在保定涿州市启动建设,预计明年投入试运行。
中国农业大学模式动物(猪)表型与遗传研究项目通过验收。熊华明 摄
在一个又一个疏解与承接的实践中,北京“轻盈”了,保定发展更有活力了。截至2022年底,央企在保子公司已达225家,保定与京津合作项目累计达707项,总投资6833亿元。
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不仅要把北京企业搬到保定,更重要的是培育本地“金种子”企业,做好北京研发、保定转化、服务首都、联动雄安等工作,着力构筑具有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的创新生态系统。
医生通过控制台远程操控微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伸出导管、导丝,进入模拟的人体动脉血管各个分支,导管注入造影剂后,在X射线照射下形成造影……发生在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的这一幕,引来参观者阵阵惊叹。
易度河北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演示手术机器人。 郭升强 摄
2015年,北京中关村在京外设立首个创新中心——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8年来,从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到量子成像技术,再到脑血管手术机器人,该中心已吸引330家企业入驻,其中京津企业78家,落地转化重点科技成果30余项,园区企业共拥有知识产权数量1000余件。
同样乘着国家战略的东风,2015年,中国电谷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暨院士工作站在保定成立,中科院半导体所、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同光晶体有限公司四方代表共同签署战略协议,成为该市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发展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
截至目前,央企在保定设立国家级、省级研发机构18家;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等平台共承接京津项目164个,完成投资413亿元;全市与京津技术交易达480项,成交总额达99亿元。
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资料图
为加快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2021年,保定在全省率先推出“揭榜挂帅”机制,鼓励北京、天津、雄安大院大所、科协各专业协会来保发布科技成果,将科技研发与保定经济社会聚焦点连接起来,形成“北京研发、保定转化”创新发展新模式。目前,该市已发布108个“揭榜挂帅”项目榜单,其中38个项目已成功揭榜,来自京津的揭榜方占有14席。
在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体制机制改革始终是制度保障。河北政务服务网搭建京津冀一网通办专区,京津冀跨域通办平台建设完成,保定12345热线各平台累计受理群众咨询企业政策问题480件次,聚焦企业诉求,实现有问必答、精准解答、解决到位。
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新兴产业加速壮大,9年间,保定已形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风光氢储输”五大产业核心聚集区,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集群成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