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指出,新常态表面上看是增速的换挡,实质上是增长动力的转换与接续。
遵循这一发展思路,保定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建设“创新保定”的发力点愈发精准:强化科技创新引领,瞄准高端装备制造业、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绿色低碳等领域,集聚优势资源,扎实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政策,建设人才保定,构筑创新生态体系,努力在创新驱动发展上打造新样板。
值得关注的是,从中国农大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项目建设,到支持中石油东方物探公司建设“国家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创新中心”,从涿州国家级农业高新区创建到华北电力大学新校区和重大实验室科技项目,从发放科技创新券到“高校毕业生来保定就业创业的十二条措施”……作为全国首个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市、河北省唯一一家“科创中国”试点城市,保定创新处处增色、处处发力、处处汇能,为高质量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科技创新领先一步,产业发展领跑一路
——前瞻性谋划产业发展,加速融入以北京为主导的京津冀产业链和大市场
敢蹚没走过的路,敢拓没垦过的荒。
全国首家、全省唯一的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光伏)落户保定;
同光晶体涞源10万片碳化硅单晶衬底项目竣工投产;
百辆氢能重卡运营规模、里程全球第一;
出台氢能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打造碳中和产业之都;
……
科技创新是破解增长瓶颈的关键。正是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和支撑下,保定经济“长”的态势一直在持续,“新”的动能在聚集。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数据显示,全市节能环保、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生物医药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29.2%、16.5%、16%、17.6%和33%,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5.5万辆,同比增长41%。
数据的背后,说明保定市谋划推动“医车电数游”、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都市农业等主导产业全面发力,“7+18+N”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壮大,正在加速融入以北京为主导的京津冀产业链和大市场。
一直以来,尽管区域创新体系已雏形初显,但就目前而言,保定与国内大多数城市一样,短期内增长动力转换仍需加快,稳增长任务仍然艰巨。
对于未来发展,保定坚决依靠科技创新驱动。
得知财政部牵头“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项目,市财政局立即申报,助力保定市氢能产业抢抓黄金发展期。紧接着,保定市出台专项“十四五”规划,在燃料电池、整车制造和氢源供应等方面,形成氢气来源丰富、技术研发扎实、检测体系完善、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力争到2025年,打造国家级氢能公共检测平台,全面开发掌握高性能的燃料电池汽车整车技术,实现220kW以上高功率燃料电池发动机核心技术和燃料电池堆技术突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保定市全力服务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争取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国家队”在保定布局,打造北京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首选地。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和支撑下,同光晶体、中创燕园等保定企业在第三代半导体衬底制备等领域已具备一定领先技术和核心竞争力,已经从小批量研发模式转向规模化商业化生产模式。2022年1月,中创燕园与北京大学签署共建宽禁带半导体联合实验室的协议。立足保定,一幅科技创新活力十足的产业版图正在映入眼帘。
“创新保定”持续落子,“揭榜挂帅”激活“一池春水”
——全域发力,补齐发展空间受限和基础研究资源相对不足的短板
“谁被卡谁出题,谁出题谁出资,谁能干谁来干。”3月18日,保定市发布2022年第一批“揭榜挂帅”榜单,包括33个技术需求类项目、11个成果转化类项目,拟投入3.27亿元。与此同时,去年我市发布的首批19项科技需求榜单,目前已有15项成功揭榜。
作为保定首个签约的“揭榜挂帅”项目,“适用于多应用场景高效组件智能诊断逆变器”项目的发榜方英利能源(中国)有限公司,与揭榜方阳光电源签署合作协议后,技术攻关进展顺利。研发成功后,将促进度电成本降低5%至10%,大幅提升光伏电站运维效率,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不负重托,“揭榜挂帅”的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尤其是在打造创新驱动发展新样板的目标下回看,其先锋意义越发闪耀。
京津冀三地协作绝非简单地产业对接,而是要打造基于创新资源、产业优势和实际需求的协同创新共同体。值得欣喜的是,这种创新要素流动,正在向保定县域范围拓展和延伸。
记者关注到,近一段时期以来,保定市正在多措并举、全力激发县域科技创新活力。其中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探索建立县(市、区)“揭榜挂帅”两级并联实施机制。
“从机制改革入手,完善创新体系建设,打通创新链条,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的引领支撑作用。” 市科技局局长贾文征介绍,针对一些县(市、区)存在着技术需求征集渠道窄、立项支持的制度体制不完善等问题,市科技局将对县级单位“揭榜挂帅”项目征集、榜单审查和发布、揭榜审核和榜单评审等工作提供全方位服务。同时,深挖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紧抓规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拓展院士重点合作单位,做好科技特派员覆盖。
创新保定,既取势,又取实。
6月16日,省委十届二次全会闭幕后的第2天,保定市召开2022年县域科技创新跃升晋级任务目标推进会,河北省科技厅区域创新处负责人支建民受邀到场“传经送宝”。
按照《保定市县域科技创新跃升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今年,竞秀区和安国市的县域科技创新跃升监测评估分数要达到80分以上,由B类县晋级到A类县;顺平县、博野县、蠡县、唐县、望都县的县域科技创新跃升监测评估分数要达到60分以上,由C类县晋级至B类县。
目标明确,抢抓机遇。目前,市科技局已经形成“月调度、季分析、年总评”工作机制,成立了7个专项包县帮扶指导组,制定出台《保定市关于推进县域科技创新工作“一县一策”工作措施》等10项鼓励县域科技创新相关政策措施。
厚筑“养人地”,打造优质创新生态
——搭建资本市场发展和高端人才引进的“黄金台”,加快形成“北京研发、保定转化”新格局
创新土壤如何?国家重点企业的持续看好,最能说明问题。
2021年,350多批次央企、京企来保深度对接,京津保合作项目572项、总投资7139亿元。
深耕机制创新“试验田”,打造创新“养人地”,保定,更加注重用市场的逻辑谋划创新,用资本的力量撬动创新,用好战略平台集聚创新。
数据显示,全市去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3%,位居全省第一;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速263%,位居全省第一;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365家,增量全省第一;国家、省、市三级创新平台达到383家,众创空间总量达到127家,总量均位居全省第二。
为强化院士智力引进,保定市积极出台《保定市科学家服务管理办法(试行)》,将“院士周末工作坊”“科学家活动月”工作机制化,拿出专项财政资金,服务所有与保定有合作关系或是能对保定提供重大创新咨询的科学家。
与此同时,强力出台《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来保定就业创业的十二条措施》,共推出10万个岗位。其中,重点产业提供岗位35000个,“7+18+N”重点产业体系现有企业提供就业岗位22000个。各类资金补贴达到15项,在统筹用足用好上级就业补助资金3.73亿元基础上,财政将提供配套资金,吸引全国青年群体来保就业创业。
从“抢人”到“养人”,保定市持续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目前,保定已与69个全国学会、2100余名院士专家建立合作关系,聘任38名院士专家为“保定市特聘专家”,促进“专家链”面对面服务“产业链”,强大科技资源有效服务全市1164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310家高新技术企业。
平台体系集聚创新要素,市场主体持续释放“引力波”,“制度突破”营造优良双创环境——如今,优质的创新生态已形成一种保定的战略优势和发展动能。
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河北赛区)暨第九届河北省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上,保定诺未科技有限公司的新一代抗肝癌记忆性免疫细胞项目,以99.9分的高分摘得总决赛桂冠,取得历史性突破。
4月12日,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保定市共荣获省科学技术奖21项,获奖总数在全省11个设区市中位居前列。
创新发展永无止境。以“努力在创新驱动发展上打造新样板”为目标,“创新保定”正向着高质量发展,全速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