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都县北王疃村的栾焕增,从去年多了一个“防贫网格员”的身份,负责周边50多农户的返贫风险排查。在走访中得知村民王振祥妻子突发重度病症,家庭陷入困境,在栾焕增帮助下,王振祥一家很快被确定为防贫监测户,从医保、教育、金融等方面落实政策,逐渐走出了困境。“多亏了网格员帮忙,国家的防贫政策真是及时雨。”王振祥高兴地逢人就说。
在望都县试点基础上,在全市行政村推行防贫工作网格化管理,每50户至80户相邻农户为一个网格单元,设1名网格员。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和驻村第一书记担任总网格长。目前,全市防贫网格员数量已达到3.68万名,在政策宣传、风险排查、帮扶联络、档案整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真正做到了对防贫对象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切实筑起防贫工作第一道防线。
2020年底,全市9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104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市委、市政府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作为过渡期的首要政治责任,全面加强防贫监测帮扶,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工作体系。市县两级全部成立防贫工作中心,乡镇组建防贫工作站,建立起多层级、多部门参与的防贫组织体系。
同时,全市将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作为常态化监测对象,重点监测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等。优化农户自主申报、基层干部排查、部门筛查预警三种监测方式,建立及时发现、快速响应、方便群众的监测预警机制。建立入户核查核实、村级评议公示、乡镇核查初审、县级比对审定、落实帮扶救助、风险消除评估、后续跟踪管理等七步工作法,严格政策标准,确保公正公开、群众满意。
初春时节,唐县西赤村43岁的赵胜莲,一早快步走进村边的河北福恒基箱包制造有限公司,车间内机器嗡嗡声不绝于耳。“现在每月可收入2千块钱。”脱贫户赵胜莲一边麻利缝纫,一边笑呵呵地说,“在家门口工作又能照顾家里,还能把家里的地种好。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
“依靠产业发展,为村民们铺就增收致富之路,村民钱袋子鼓起来,日子更红火,生活也有了更多奔头。”村党支部书记蔺章恩说,“产业兴旺,村民收入才能稳定增加,有效巩固脱贫成果。”
脱贫不是终点,而是乡村振兴的起点。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全市整合各部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相关政策,进一步完善升级防贫监测帮扶“政策包”,切实做到因人开处方、因户定套餐,防止出现“一兜了之”“一保了之”或过度保障的现象。
借助全市303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2家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1.27万家专业合作社、5600多家家庭农场等市场主体,对具备发展产业条件和有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安排产业发展、生产经营技能培训等,带动参与生产经营,拓宽增收渠道。
发挥毗邻京津、雄安新区优势,加大有组织劳务输出力度,输送技能型监测对象外出务工。2021年,全市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达到12.6万人,其中符合条件的防贫对象全部实现就业。
对符合最低生活保障、特困救助供养或临时救助条件的监测对象,及时纳入救助范围。按规定落实“单人保”“刚性支出扣除”“渐退期”等相关政策,建立起多部门联动的特困群体监测帮扶机制。
对因不履行法定赡养义务造成老年人存在致贫返贫风险的,由乡村两级采取规劝、调解和道德、法律约束等手段,促使履行法定义务,保障特殊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目前全市5054户11924人监测对象中,已有2926户6814人通过精准帮扶消除风险,去年以来,全市没有发生一人一户返贫致贫。
今年,我市将继续坚持“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的总体思路,全市持续推进防贫监测帮扶、产业就业科技帮扶、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社会力量帮扶、衔接政策落实“六个全覆盖”,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为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建设作出乡村振兴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