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政河北
  • 古莲花池
  • 白石山风景区
当前位置: 保定文苑

贺宗善|一件丝织品

来源: 保定晚报  作者:贺宗善
2021-09-18 16:26:10
分享:

  上世纪80年代,我在清理岳父的遗物时发现一件用大叶烟和绸子裹着的物品,打开一看,是1934年高阳职业学校制作的丝织品,长32cm,宽22cm,是一幅名人像。

  岳父名叫苑绍庄,他在生前曾说过,上世纪20年代,几经兴衰起伏的高阳织染业又呈现出兴盛势头。高阳商会的有识之士抓住机遇,将原高阳商业学校改建为职业学校,校址由高阳南关迁至县城东南不到一里处。校园坐南朝此,内建三排校舍,前排为校办室和教职员宿舍,中排为教室、图书室、伙房、实习工厂,后排是学生宿舍。学校由高阳商会派张造卿任校董,并聘用了校长、教导主任、训育主任、庶务主任和教师。当时,岳父从安新县同口中学辞职返乡,应聘为国文和修身教师,生源以高小毕业生和工厂、商号的学徒工为主,通过考试择优录取。学校学制4年,前三年以文化课为主,由文化课教师教授国文、代数、物理、化学等课程,第四年以专业为主,由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老工人讲授织造、印染、整理等课程。上午讲理论,下午在实习工厂实习。实习工厂内有织布机、染料、染糟、轧光机和锅炉。毕业生供不应求,许多学习成绩优异者毕业前就被工厂或商号提前预聘。

  1937年,“七七事变”迫使高阳职业学校停办。

  随着时光流逝,高阳职业学校消失在人们视野之中,那些教学所用和实验生产的丝织品也遭了虫蛀,但那些培养人才的举措永远值得借鉴。

关键词:文苑,丝织品责任编辑:马书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