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洛唐,这位37岁山里壮汉,背着患重伤的八路军战士张风行走在崎岖山路上。虽是初冬时节,他还是满脸淌汗,气喘吁吁。他还想拉一把身体刚刚好转的张同,张同微弓着腰,微微一笑说:“洛唐哥,快到玉皇坨了吧!”说着又把手伸给洛唐的母亲。老母亲70多岁了,小脚蹬蹬地走着,拽着身后的4个孩子,洛唐媳妇走在最前面探路。
1943年初冬,为躲避日本鬼子的疯狂追捕,晋察冀边区易县杏树台村民崔洛唐带领一家人转移到偏远幽深的玉皇坨崖洞。
张同照料着张风,二人随意搭着话。老母亲在洞口看着小孩子嬉闹,踮起脚尖摘干巴巴的小酸枣。由于饥饿,孩子们连酸枣的味都不知道就连枣核吞下了肚。
张同是春天杏树台杏花开的时候被崔洛唐背到家中养伤的,当时子弹打穿了他的腹部。此时,洛唐嫂用温水为他擦洗净了脸,又将刚熬的小米粥吹了吹,慢慢送到他的嘴里,说:“缓着吃,有点烫。”
张同又想起去涞源避难的事。这年秋天,日本人在杏树台修了炮楼,成天抢粮抓人,没法子,洛唐只得跟娘说,咱到涞源表舅家先避一时吧。11月初上路,洛唐媳妇打前站,探路观察动静,洛唐背着张同。那时张同的伤已好了许多,很不情愿让大哥背着。洛唐说:“你是为咱老百姓负的伤,我就是腰背折了,也要把你背到涞源。”整整50里的山路,蹚过带冰碴的河水,他们到了表舅家中。
就在他们离开的第二天,鬼子在杏树台抓捕了100多名抗日军民,枪杀后都埋进了寨头村边的大坑里,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寨头惨案”。
洛唐心想,多救下一个伤病员,就能更有力地痛打日本鬼子。没过几天,他又养护了一个八路军伤员张风。乡亲们都知道,三四年里,洛唐家中养护过十多个八路军伤员,全部伤好归队。
洛唐和媳妇小跑着下山,分头行动:媳妇带着儿子去周围村子讨饭,乡亲们大多都断了炊,讨要一口饭,难呐!洛唐到被鬼子烧毁的房间,扒拉点没被烧糊的粮食、薯蔓等可吃的东西。
傍晚,下山的一家三口相继上了山。洞里,张同和孩子们围着一堆火取暖。
洛唐媳妇笑着说:“两位同志,早就饿坏了吧?俺从老亲戚家带吃的来了。”一抖衣襟露出了多半块饼子和两块蒸山药。
洛唐抽上一袋旱烟,说:“快吃。”
张同张风相互看了看,没说话,把饭食捧到老娘跟前,眼睛湿润了。
洛唐说:“你们舍命打鬼子,我们照顾你们是应该的。”
张同张风没了言语,拿起那半块饼子,一人咬了一小口,哽咽着,再也咽不下去,张风只是使劲地捶打自己的大腿……
到了年底,张同和张风的伤好了,部队同意他们归队。那天,他们和这一家人难舍难分,洛唐媳妇塞给他们每人一双自己做的新布鞋。
5月里,杏树台坡上的杏花开了。晋察冀边区政府在良岗村召开军民庆功大会,授予崔洛唐“北岳拥军模范——子弟兵老大哥”光荣称号。晋察冀军区第一分区司令员杨成武亲自为他披红戴花,并奖励他一匹牲口。一分区战线剧社还根据他的事迹编排了话剧《子弟兵老大哥》,到各根据地演出。
每到春天,杏树台的杏花盛放,向人们传颂着崔洛唐一家爱党拥军的动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