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保定市召开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就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等工作答记者问。
问:保定市保障粮食安全的有关情况。
答:今年在遭遇新冠肺炎疫情情况下,保定市夏粮仍再获丰收,单产431.7公斤,比上年增长2.2%,总产量176.6万吨,为全市应对风险挑战、稳定经济社会大局发挥了“压舱石”和“稳定器”的作用。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在秋粮。今年全市秋粮播种面积稳定在610万亩以上,目前长势良好,再夺秋粮丰收有基础。下一步,将突出抓好以草地贪夜蛾为重点的重大病虫害防控,严密防范自然灾害,确保粮食总产保持在400万吨以上。同时,提前谋划好秋冬种工作,做到应播尽播,保证秋季小麦播种面积,为完成明年粮食生产任务打好基础。
问:保定市为加快恢复生猪生产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为4家规模养殖企业争取贴息贷款1.1亿元,贴息223.5万元。提高生猪保险保额,能繁母猪从1000-1200元提高到1500元,育肥猪从500-600元提高到800元,持续开展并扩大生猪价格保险试点。争取到国家规模化养殖等项目资金680万元。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带动中小养殖场户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建设现代家庭农场,促进与现代养殖体系有机衔接。引导生猪屠宰加工业向养殖集中区域转移,鼓励生猪就地就近屠宰加工,构建生猪主产区和主销区有效对接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
调整优化区域布局。积极引导生猪养殖向环境承载能力大的西部山区疏解转移,将涞源县、阜平县、曲阳县、唐县作为发展生猪生产的重点区域,年内新增生猪出栏近100万头。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对接天津宝坻、四川新希望、江西禧鼎等国内知名龙头企业,在涞源县、阜平县、曲阳县、易县等地新建能繁母猪存栏万头以上种猪场4个,达产后预计新增能繁母猪5万头,拉动年出栏能力新增100万头以上。新建改扩建生猪养殖场43个,全部达产后将增加能繁母猪3万头、生猪出栏50万头以上。
问:保定市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情况。
答: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多次研究讨论推进全市农业结构调整的新思路、新路径和新举措。确立的总体思路是:以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和特色高效农业为目标,围绕落实省委省政府“一减四增”(压减非优势区高耗低质低效农作物,增加设施农业、农业产业园区、农业规模化生产基地和生态绿化面积),和“四个一百”工程(打造100个农业节水和规模种植示范区、100个规模养殖示范区、100个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和100个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区)的要求,结合《保定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9-2022年)》,按照“两区一廊三带、多基地、多集群”的总体布局(“两区”,西部山区林果、中药材、食用菌等农业结构调整片区;东南平原苗木、中药材、麻山药等农业结构调整片区;“一廊”,沿京石高铁、高速两侧蔬菜(含瓜类)等集中种植农业结构调整廊道;“三带”,环北京、环雄安现代都市农业休闲带,西部环太行山区生态农业休闲带;“多基地”,围绕畜牧业优势产区,打造一批标准化、链条化、规模化、现代化的畜禽产业集聚基地;“多集群”,培育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规模大、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谋划打造“5个20”农业结构调整示范区,即规模种植示范区20个、规模养殖示范区20个、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20个、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区20个、绿色循环农业示范区20个。通过示范区建设,由点扩面,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确保实现“三个圆满收官”奠定坚实基础。(记者 王金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