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政河北
  • 古莲花池
  • 白石山风景区
当前位置: 保定文苑

孙铁民|母亲的感动

来源: 保定日报  作者:孙铁民
2020-08-06 11:21:20
分享:

  母亲今年99岁高龄。

  在我当兵20多年的岁月里,母亲只到过部队一次,而她内心里始终有着一种感动,这感动四十多年来一直没有停歇。就在今天,我给她电话视频,她又一次问我“你们指导员还好吗,你那嫂子还好吗”?当得到 “他们都很好”的回答,她带着幸福的笑容,又不厌其烦地忆起当年她去部队看我时的情形。

  我老家在河北沧州农村,1974年底参军入伍。正是应了“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句老话,我入伍前没有出过远门,尽管我在信中告诉父母在部队一切都很好,别惦记,但母亲心里总是放心不下。第二年4月,我刚下老兵连不久,母亲便不顾路途遥远,克服不识文字的困难,几经倒车到部队来看我。

  那是一个晚上的10点半左右,部队组织看完电影才回到连队躺下休息,通讯员突然来到我们班,告诉我母亲来了,在距部队约20里路的火车站。我一听着急了,赶忙起床,思考着怎么去接,这时通讯员告诉我:别着急,指导员已联系司机班,车等一会儿就过来接你。我松了一口气,穿戴好后,连忙走出宿舍。

  天很黑,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你先在这里等车,我去看下客房,一会儿你接老人回来找我。”“嗯,好!”我答应着,通讯员离去。

  不一会儿,两束光亮照了过来,那光亮是接我的解放牌汽车发出的。

  到了火车站,我匆匆忙忙下车到了候车室。见到母亲,我鼻子一酸,激动得掉了泪。母亲说:“你看,多亏了这位同志帮我。”母亲说着,头转向她身旁的一位战士。原来,母亲在火车上,见到这位战士,便拿出我的通信地址并说明下车地点,说要到部队看当兵的儿子,问这位战士知道不知道这个部队。这位战士看后,告诉母亲:“大娘,别着急,我不是这个部队的,不过,正好我也在这个站下车,我会想法联系到这个部队,让您儿子来接您。”火车到站后,他又通过他们部队与我部队取得联系,并一直守候着母亲等我到来。

  “谢谢你!”我连忙上前,与这位同志握手……

  由于很激动,天也很晚了,加之司机还在候车室外等,我竟然忘记了问这位战士的名字和通讯地址,以致以后母亲每每怀着感激提起这位战士,并说不知道他是不是还好时,我心里总是有着一种遗憾与内疚,无法向母亲介绍这位战友的情况。一晃40多年过去,我在这里问一声:“战友,你一向可好?”

  凌晨左右,我接母亲到了部队,此时,通讯员已经安排好客房。

  母亲住的这间客房对过三米左右,也是一间客房,连队指导员刚结婚和妻子在这里居住。

  起床号后跑完步,我去看母亲。母亲早就起来梳洗完毕,她笑着说:“对门那边的一个闺女可真好,过来给我梳头了。”我一愣,明白了,告诉母亲,那是我们指导员的妻子(我当然称其为嫂子),他们刚结婚。

  嫂子叫梁素珍,出身于军人家庭,父亲是一位老革命。

  母亲说:“我来了别耽误你,你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我虽然想多陪陪母亲,但训练是紧张的。令母亲欣慰和感动的是,每天,嫂子除了给母亲梳头外,还陪着母亲一起开心聊天。偶尔她家生活改善,也少不了给母亲端来。

  就这样,母亲在部队10多天的时间,一直被嫂子照顾得非常周到,母亲离开部队的时候,母亲和嫂子都流下了热泪……

  至今我也不知道指导员是不是有意这样安排的,也从来没有问过。

  也许是母亲看到了部队官兵之间的关系兄弟般融洽,看到了军人及军人妻子火焰般的热情,我当兵22年,她再也没有到过部队。但是,她时常鼓励我们兄弟姐妹:“部队很出息人,部队领导也都很好,孩子到当兵年龄了,就让他们去锻炼锻炼吧。”然后,就少不了把这次军旅之行的故事絮叨一遍。受到母亲的鼓励,我的外甥、侄子、儿子等4个人先后参军。

  1977年,指导员另有重用调走,自此我们就断了联系。没有想到,十几年之后,指导员一家、我们一家先后落户保定,自然见面通话也就多了起来。

  “娘,您还记得指导员叫什么吗?”我看着视频里的母亲问。

  “怎么不记得,叫李—昌—生。”母亲说着,笑了。

  “对、对!”我点头肯定着,也笑了。(孙铁民)

关键词:文苑,母亲,感动责任编辑:马书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