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政河北
  • 古莲花池
  • 白石山风景区
当前位置: 保定新闻

碧水重流,温润古城小康生活底色

来源: 保定日报  作者:邸志永
2020-08-05 12:15:41
分享:

高阳建有全省最大的县级污水处理厂。贾博钧 摄

  7月21日,71岁的老保定吴红德早上5点就出了家门,原想在16.5万平方米的北湖水面上拍一下翠鸟,结果只拍到了黑水鸡和小辟鸟 虒鸟。。

  “冬季的北湖,才是最佳拍鸟时节,拍鸳鸯尤其合适……后来我又去了东湖,那片荷花塘几乎是保定最大的,这次不仅拍到了翠鸟、伯劳,还拍到了震旦鸦雀。”吴红德说,这种跟麻雀差不多大的小鸟,可有“鸟中大熊猫”美称。

  经历了古城“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岁月,而今再次看到清水润城、水鸟嬉戏的景象,这让吴红德觉得,梦中的“北方小江南”,要回来了。

  曾经辉煌

  700年北方水城,多重原因让古城水韵烟云散

  “一亩泉,老河头,曲曲弯弯东南流。”曾几何时,一亩泉河在童谣声中日夜流淌。清光绪《保定府志》载:“玫瑰芙渠,香闻十里,飞鸟游鱼,各自鸣跃,有北方‘小江南’之称。”

  700余年间,“城内,水占十分之四”,“群泉喷涌河纵横”,一亩泉、府河造就了水韵古城昔日的辉煌。

  对此,1966年作为飞行学员来到保定航校学习的吴红德颇有感触,“那时候我才17岁,保定真是水城啊,护城河里的水特别清。在飞机上看府河时,打鱼的人特别多……”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市人口增加、工农用水与日俱增,保定的水资源消耗量剧增。

  《保定市水利志》中记载,在保定钞票纸厂建立的1956年,全市用水量5457万立方米,随着工业迅猛发展,1988年,全市用水量已达6.37亿立方米。1955年全市有农用机井4眼,1988年达到15396眼,30余年时间增加了3000多倍。

  更让群众发愁的是污染。

  在上世纪90年代初,保定每天有16万吨工业废水、冷却水和生活污水经府河进入白洋淀。“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保定河道,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清河的青背鲤鱼不见了,府河的如织船儿也沉入历史,一亩泉更是在记忆中愈发模糊,只剩下一湾浅浅的池塘,无声地沉默在市区西北。

  引水润城

  大水系西水东调“还清”古城,南水北调擦亮“华北明珠”底色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在保定西二环,三层楼高的大水车缓缓转动,卷起百草沟的汩汩清流,在橘黄色灯光映射下,夜间更显古镇大激店的神秘风貌。

  周末到大激店游水嬉戏,晚上去夜市品尝美食,随后沿河欣赏夜景,甚至还可以坐在河边怡然夜钓。这里,而今温润了很多古城市民的惬意夜生活。

  作为保定大水系建设的受益者之一,大激店村党支部副书记王立峰至今还记得:“2009年清水进城的前一天晚上,老书记王禄带着4辆挖掘机,在河道中为清水挖掘开路,一直忙到凌晨4点,来自西大洋的清水,才第一次进了市区河道。”

  更艰巨奋斗,来自大水系的建设者们。

  2008年,为了防止缺水困扰,打造北方水网城市,保定市委、市政府投资近15亿元,启动了以“两库连通、西水东调、引水济市、穿府补淀”为主要内容的大水系工程,直接引入清水对市区内河道中的污水进行“还清”。

  以三年完成的“两库连通”为例,这是河北省水利建设史上工程种类最齐全、地形地质条件最复杂、施工难度最高、施工工期最长的引调水工程。

  “工程通水运行后,正常年份王快水库可向西大洋水库调水2亿平方米,途经保定城区向白洋淀供水1.2-1.5亿立方米,向一亩泉水源区补充地下水0.3-0.5亿立方米,确保古城市区百万居民饮水安全,改善市区和白洋淀生态环境。”市水利局局长张海波,是彼时大水系工程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对那段历史记忆犹新。

  清水多次润城补淀同时,来自遥远南方的江水,也在滋润着保定的众多河道,擦亮着“华北明珠”白洋淀。

  2015年的1月27日,南水北调的江水正式进入古城市民家庭。而今,记者从市供水总公司了解到,江水已占到全部生活用水的85%。近6年来,10亿立方米江水补充了保定市城镇生产生活需求,更大大改善了保定水环境。

  以2018年为例,通过两库连通工程及南水北调工程补水,保定市多年干涸的瀑河水库重现波光粼粼,干库多年的龙门水库水面也得以扩大,引来无数市民游玩嬉戏。

  经过两库连通、南水北调多次生态补水的白洋淀,当年冬季蓄水4.45亿立方米,水位高达8.77米(大沽高程),为近20年来白洋淀最高的冬季水位。

  工程祛污

  综合整治净化河道黑臭水体,主城区雨污分流“祛毒养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保障饮用水安全,基本消灭城市黑臭水体,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

  清水到来后,如何长久保持清澈,保定市委、市政府选择了接续奋斗。

  “2018年,市政府投资2300多万元,清理了胜利桥至东二环下游200米段的河道,清淤量约12万立方米。2019年,市政府再次投资4000多万元,从东二环下游200米清理至京珠高速桥,3323米河道清淤量高达23万立方米。”市水利局工作人员刘祥银告诉记者,两次清淤为府河实现“水清岸绿”打下了基础。

  清淤之前,保定市黑臭水体治理更早开始。

  “2016年整治了护城河、一亩泉河、清水河,2017年整治了黄花沟、府河,2018年整治了侯河,2019年治理了21公里的环堤河。”市水利局工作人员称,这两年为治理市区黑臭水体,保定市投入了8000多万元。

  如是这般的综合治理,在白洋淀上游的拒马河、孝义河、瀑河也在进行。

  水清岸绿的府河等主城区河道上演归来同时,主城区还在2018年通过雨污分流工程,为河道“祛毒养颜”。

  “改造共涉及28条道路的雨污水管道建设,新建污水管道30公里,雨水管道22公里,改造排污口约378处。”市执法局事业处负责人马昕庆称,改造后污水接入城市污水管网,雨水接入城市雨水系统,有效减轻污水无序排放对河道造成的污染。

  污水净化

  主城区及县域污水处理“提标扩容”,保障雄安新区更好水生态

  吴红德喜欢拍鸟的北湖,冬季吸引水鸟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8万立方米中水,每天源源不断地流出。

  多年中水流淌下,这里的排水口甚至形成了一个小鱼小虾繁殖回流的区域,深得水鸟和捕鱼者喜爱。

  1996年投用的鲁岗污水处理厂,是保定最早的污水处理厂之一。为保障雄安新区更好的水生态,2019年保定市投入1.85亿元,为这个投用了23年的老厂“提标扩容”。

  “目前,鲁岗污水处理厂日深度处理污水能力已达到8万吨,出水水质达到了地表水Ⅳ类。”市排水总公司事业发展处负责人郭中伟说,该厂已成为白洋淀流域首个达到《大清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污水处理厂。

  主城区之外,县域污水处理“提标扩容”同样在进行。

  以孝义河上游的高阳县为例,2008年,高阳县投资1.78亿元,建成日处理能力6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此后,高阳县先后三次“扩容提标”,将污水日处理能力提升到26万吨,建成全省规模最大的县级污水处理厂。

  自雄安新区设立以来,保定市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进一步提速。2017年至2019年三年间有高阳、安国、清苑、蠡县、博野、易县、曲阳、望都8个污水处理厂扩容项目投用。

  记者了解到,从1996年保定市第一座污水处理厂投用,截至2018年,保定市已建成投用了37座污水处理厂,全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A标准,形成每天127万吨的污水处理能力。

  一个河湖环绕、碧水打底的温润古城,正在一步步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记者 邸志永 通讯员 孙芳泽)

关键词:古城,小康,碧水蓝天责任编辑:马书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