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劭文的荣誉证书和献血证。 刘柯旋 刘娥 摄
本报讯(记者 李慧英 通讯员 刘柯旋 刘娥)7月22日,保定市徐水区23岁小伙马劭文格外开心。这天,他收到了国家卫健委、中国红十字总会等单位颁发的“2018—2019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荣誉证书。
自愿无偿献血累计达30次或献血总量达6000毫升——这是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的获得标准。捧出自己珍藏的21本献血证,5年约合8200毫升的献血经历浮现眼前。
马劭文1998年出生于徐水农村,父母相敬如宾,邻里和睦互助。在他十几岁时,父亲马光辉就曾无偿献血1200毫升,爱的种子早早播进了少年的心田。
2016年,马劭文高中毕业,考入位于廊坊的燕京理工学院。年满18周岁,他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带着身份证到当地血站,献出200毫升全血。大学四年,献血16次。他还利用课余时间宣传无偿献血,他创作的“献血光荣 无私奉献”剪纸作品被廊坊市中心血站收藏。由于学习优异、表现优秀,2019年5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获得首届“冀青之星”称号。
马劭文与未婚妻休息日去献血。 刘柯旋 刘娥 摄
2020年,多才多艺、富有爱心的马劭文大学毕业,到徐水区文明办工作。他随即联系保定市中心血站机采科,成为一名机采血小板的无偿捐献者。
在单位,马劭文是业务骨干,在生活中是乐于助人、朝气蓬勃的阳光暖男。
“您好,有两名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患者急需B型血小板,请问您能赶过来吗?”
“没问题,我立刻出发!”
对于保定市中心血站的电话号码和行车路线,马劭文早已烂熟于心。他不光定期去献血,还会在紧急时刻挺身而出。
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众人的力量是巨大的。同学、朋友、家人,邻居都成了马劭文“无偿献血”的宣传对象。
父亲原来捐献全血,见儿子捐献机采血小板,便详细了解相关知识,也捐献了1个治疗量的血小板。2021年元旦,马劭文开车带着父母来到保定血站,一家三口同时无偿献血,度过了一个意义特殊的新年。
爱心满满,绵延不断。2021年2月27日正月十六,是马劭文与未婚妻毕玉值完班休息的日子。中午,“小两口”在血站楼前手持两本献血证的照片发到“朋友圈”,亲友们点赞、鲜花、鼓掌的表情包瞬间满屏。至此,一家人已累计献血1万毫升,未婚妻也成为无偿献血队伍中的一员。
几年来,在马劭文和家人带动下,已有30多名志愿者参与无偿献血。“接下来,我要动员更多的人参与无偿献血,奉献爱心,温暖社会。”马劭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