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里,在保定向阳航空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工艺装备分厂,来自保定技师学院2020级中德班的同学们正在忙碌着——有的独立操作铣床完成零件加工,有的跟着车间师傅一板一眼地学习,有的聆听学校带队教师的讲解。学校把大纲中铣工模块三周的教学课堂搬到了企业。
“车间里生产各种各样的精密夹具,这在之前是从来没有接触过的,通过这三周在企业真实岗位的学习,让我的知识和技能都有了很大提高,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学生张雷信心满满地说。
中德班是保定技师学院中德合作办学特色项目,是我市乃至全省技工教育国际化合作的首次尝试,为我市建立职业教育“双元制”模式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中德班着力培养具有国际化标准的高素质人才,向高端制造企业输送高技能“订制工匠”,为建设“智造保定”“人才保定”提供有力支撑。从2018年9月招收第一个班,目前已经连续招生三年。
德国教材配以“双元制”课程体系打造“保定德国工匠”
中德班引入德国教学大纲,按照德国标准,结合本地实际,德企校共同开发本土化“双元制”课程体系。这种教学新模式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将教学内容重构,以任务为导向,采用模块教学。德国专家全教学过程陪伴与监督,学生毕业后考取德国机电一体化师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考取我国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中德班钳工与气动技术任课教师李贺表示,在手动和机械切削教学模块中,学生需要完成的每一个工作任务都是从设计、制图、选材到机械操作制成成品。教学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完成,短时间内就能完成成品,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中德“双元制”教学不仅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也提高了老师教学能力。
德国专家“云”平台指导,德式培训保定教学
在中德班的教学过程中,德国专家利用云平台进行监督授课与教学指导。每周教师上课的教案、教师上课课时记录签字表、学生的工作页、学生上课学时及学习内容签字表、学生上课的照片等资料都上传到云盘,德国专家对教学情况进行时时监督。
同时,建立中德双元制教学班的微信群,任课教师将学生每天上课情况随时拍照发到微信群与专家随时分享教学实施过程,并对教学中的各种问题随时向德国专家请教。
2018年该项目开展以来,德国选派专家十几次到校,从教学法、教学大纲解读、教学模块等多方面对教师进行培训指导。整个培训过程中,都是以项目为载体,将行动导向六步教学法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按照德国的标准,指导中德班任课教师完成电气图设计、PLC编程、组件的安装、项目的调试等各个教学环节。在项目学习过程中,德方培训导师重点指导专业教师如何在教学时合理引入教学载体,并在全过程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
德国专家还对每学期教学情况进行检查评估,逐一规范教学分配表、教学用时报告、学生的培训证明等资料的填写,与教学大纲比对每一个课时分配的合理性,并听取所有任课教师的教学完成情况汇报,检查任课教师是否按照行动导向法要求选择典型任务完成工作页的设计。
通过德国专家每学期的教学陪伴与监督,为中德班按照德国标准规范教学奠定了基础,也为双元制本土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校企合作培育“订制工匠”
中德班成立伊始就采用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人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质量,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注重实用性和实效性,让学生成为企业真正需要的“订制工匠”。
目前在读的中德班第一学期参观了长城汽车、立中车轮、伟巴斯特保定分公司等企业,让学生感受不同的企业文化,了解各个工厂的运行模式。第二学期到维尔铸造、保定向阳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铣工模块教学实训,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任课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联合对学生进行培训,感受企业工作环境,学习企业生产过程管理和成产工艺要求等内容。第五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专业相关的岗位实训,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此外,在教学全过程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引导,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保定技师学院近两年来多次组织教师与企业对接,探索校企深度融合模式。伟巴斯特、河北京车、长峰金鼎等企业也纷纷表示对“双元制”合作模式培养的学生充满期待,希望加强与学校的合作,期待“订单工匠”早日上岗。
保定技师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崔欣表示,中德班突出国际化办学特色,将全力为京津地区、雄安新区、保定深圳高新技术科技创新产业园区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撑,为品质生活之城建设、推动保定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职业教育动能。目前学校正在推进建设的中德(保定)工业4.0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将以“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通过引入德国企业与德国职业标准,开展国际职业能力专业认证。未来的保定“智造”将标配我们培养出的世界一流的“德国标准”技术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