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上新衣,10岁的赵咨鹏开心极了。 邢利元 摄
新年,阜平县广安小学的孩子们每人都收到一份礼物——冲锋衣款三件套新校服,亮眼的蓝色、柔软的绒里,醒目又暖和。用手摸摸,身上比比,看看周围同学,张张小脸透出欣喜,教室里热闹了好一会儿。换上新衣,10岁的赵咨鹏咧嘴一笑:“耶!”
“286套学生校服、30套教师工装,师生入校‘有里有面’,精气神儿就是不一样。”代表村两委“送礼”的北果园乡店房村党支部书记刘淑军觉得,这10来万元花得值,“孩子,是我们的希望嘛。”
护育“希望”,少不了“阳光雨露”。曾经的店房村并没这种实力。
山区、地少、路难行,2014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91户779人,贫困发生率近70%,难顾温饱的日子又何谈其他。
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经县乡重点推荐,在乡亲们对“带头人”的期盼中,2015年初,多年在外经营打拼、身负众望的刘淑军回村走马上任。
穷了多年,村里需要提士气。他自己拿出20多万元在村口立了两块碑——“中国大枣之乡河北阜平”“阜平大枣第一村店房”。
村里有林地1.2万多亩,大部分在陡峭的山上。一到秋天,村民们只能挑着担子从山上往下背枣,甚是艰难。刘淑军决定,修路。
山上开路,开在哪儿?怎么设计?他无数次钻进山林研究路线。涉及7个自然村,需要向村民征地征树,为了说服大伙儿,他光开会就开了20多天。眼看村民从不相信、不理解,到渐渐转向支持这件事,刘淑军琢磨着,“观念一变,人心就齐,好日子有了盼头。”终于,历经8个多月,一条18.8公里的山路通车了。
内生动力不负强劲支撑,2016年7月,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启动定点帮扶,店房村一路“开挂”。
强组织、兴产业、富百姓,推动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立足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技术培训,提高村民能力和素质;用好各项惠农政策和扶贫举措,扩宽增收渠道;维护村民权益,坚持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依法办事……一年又一年,村里日子越发红火,家底渐丰,也有了抚育幼苗的底气。
曾经,“放羊—娶媳妇—生娃—再放羊”是多少贫困农家子弟的轮回,“越穷越不要教育,越不要教育越穷”的恶性循环代代相传。
在教育扶贫、志智双扶的指引下,如今的店房村人早已意识到知识与技术的力量。而有了坚实的基础,让孩子们好好读书学习,也不再是父辈人那一声无奈的叹息。
每年,店房村的孩子们都会得到一笔助学金:小学生600元,初中生800元,高中生900元,大学生2000元;幼儿入托,学费和伙食费全免。不仅如此,从校服、教具、图书、桌椅,到新建的小学、幼儿园,再到先进的教育媒体互动设备设施,孩子们都有。
“教育投入,不仅仅是钱的问题。好多孩子都没出过远门,得让他们见见外面的世界。”指着村委会墙上一张张照片,刘淑军说,“看,已经去了这么多地方。”
从2016年到2019年,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的大力支持下,店房村的170多名中小学生分批次先后到上海、广州、青岛、杭州参加军事夏令营。磨砺意志、体验生活、感受都市、开阔眼界……
“我和孩子她爸要么在家干活,要么打工挣钱,一直没条件带她出去转转。”时隔两年多,村民王丽娜对女儿从夏令营回来时的样子仍记忆犹新:“兴奋呐!总是跟别人聊,青岛什么样,这一路上多么好。”
眼见要上高中,女儿成绩优异,王丽娜特有盼头:“要供她把书踏踏实实读下去。”
“考上大学咱村按‘政策’给奖励。”刘淑军笑着说,“450-499分奖励3000元,500-599分奖励5000元,600分以上给10000元。”
乡亲们都知道,这几年村里考出去几个大学生,这在原来可是没有的事。村史馆里单设了个陈列柜,里面整整齐齐排着5张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复印件,刘淑军专门指给记者看:“这些孩子都是村里的骄傲,我们也会越来越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