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政河北
  • 古莲花池
  • 白石山风景区
当前位置: 长城原创

易县牛岗乡:果树变身摇钱树 绿色产业趟出脱贫致富路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刘鑫鹏 冯英华 宿雅男
2019-10-16 18:09:00
分享:

  长城网保定讯(见习记者刘鑫鹏 通讯员冯英华 宿雅男)金秋十月,走进位于易县西部深山区的牛岗乡,红彤彤的苹果挂在枝头,巨大的防鸟网覆盖在片片果林之上,这样的景象随处可见。

  只要有时间,牛岗乡党委书记杨旭习惯到苹果园区转转。他说:“我在这里已经工作了七个年头,是眼见着这些苹果树在这里扎根、长大、开花、结果。对于全乡干部群众来说,这是我们最大的希望,今年全乡有500亩苹果进入盛果期,到明年那就是3000亩,就盼着这些苹果树早日变成咱老百姓的摇钱树,盼望着这里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牛岗乡骆驼峪村村民赵东风家里盖起了二层小楼,生活美满幸福。 张保林 王田明 摄

  靠山吃山 瞄准绿色产业

  牛岗乡距易县县城45公里,总面积84平方公里,其中山场面积10万亩,耕地、宜林地、坡角次地、荒滩地近万亩,辖10个行政村,其中贫困村8个。这里交通闭塞,基础条件差,是易县最贫困的乡镇之一。

  为带领全乡闯出一条脱贫致富路,牛岗乡党委、政府决定在产业上做文章。2013年,时任党委书记的刘玉民和乡长杨旭与县里林业、农业、国土、气象等部门的技术人员一起,一块地一块地地看,一道沟一道沟地转,一块土一块土地验,从大山中寻找脱贫之路。

  经过调查研究和专家反复论证,牛岗乡确定利用气候条件好、土壤条件宜林果的先天自然条件,变劣势为优势,在“农”字上做文章,发展苹果产业,建设林果专业乡。

  路子有了,思路定了,群众支持响应是关键。牛岗乡祖祖辈辈以种植玉米为生,大家伙儿一听改种苹果,心里都没底,想种又不敢种。为破除老观念,彻底解放群众思想,乡里的干部便走村入户给老百姓们算细帐。“种玉米遇上好年景,亩产千斤,按每斤1元算,每亩毛收入1000元。扣除成本后,每亩纯收入只有327元。但改种苹果后,每亩最低纯收入上千元,多则几万元。”乡干部许海文说,“老百姓们的顾虑我们懂,算的这笔账老百姓们也懂。”同时,乡里还先后组织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到顺平、平山等苹果基地进行参观学习,并积极争取与河北农业大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将牛岗乡列为“河北农大科技产业示范园区”,在技术指导与培训等方面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给老百姓们吃下了“定心丸”。

  2014年,在乡党委、政府的积极努力下,牛岗乡骆驼峪村建起50亩苹果精品科技示范园,并栽植了部分当年产果的苹果树。到了收获季节,该乡让村民们到果园里参观品尝,以实际成效打消了群众的思想顾虑,在全乡掀起了发展苹果产业的热潮。

俯瞰牛岗乡台底村苹果园区。 张保林 王田明 摄

  摸石过河 蹚出脱贫新路

  牛岗乡台底村曾是深度贫困村,山多地少。要发展苹果产业,家家有家家的困难。有地少的、有缺资金的、有学不懂技术的、有没劳力的等,而这也是全乡发展脱贫产业面临的普遍问题。

  2014年,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指导下,由台底村村集体牵头,率先成立苹硕林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据村支书牛全江介绍,村里实行的是土地、劳务、资金“三入股”,推行生产设备、生产资料、管理技术“三统一”,实现农户、合作社、村集体“三受益”的产业发展模式,既能充分保证群众利益,还便于科学精细管理,很有成效。

  台底村的陈殿英是第一批加入合作社的村民。在这之前,他家中妻子身患疾病,长年就医用药。因此,他是打工无门,致富无路,日子过得特别紧巴。合作社成立之后,靠着土地流转的租金、干活务工的薪金和入股分红的股金,他的生活大变样。陈殿英说:“自打加入合作社,便有了主心骨,这日子是越过越有奔头了。”如今,台底村全村174户贫困户已全部入社。2018年,全村有300亩果树进入初果期,产量达15万斤,销售收入50余万元,贫困人口人均增收3000多元。

  依托股份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牛岗乡脱贫产业发展迅猛。目前,全乡共成立林果专业合作社7家、甘薯粉条专业合作社1家,注册林果企业3家,成立科技培训中心1处,建精品科技示范园1处,栽植“三优”苹果已达3000亩。2018年底,8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未脱贫户20户30人,贫困发生率为0.57%。今年,全乡盛果期苹果达到500亩,总产量可达150万斤,预计销售收入可达500万元。“十一”期间,就有不少游客到这里采摘观光,台底村苹果园区共接待游客千余人次,仅此一项销售苹果14000余斤,收入十万余元。

牛岗乡柳树片村新景。 张保林 王田明 摄

  幸福转身 展望发展新景

  在牛岗乡柳树片村,青山掩映下,一弯碧水与环易水湖旅游公路相伴相依,静谧的小山村显露出无限生机。村里的百姓都说,这里一直在变,越变越美,越变越好。

  乡长李新说,牛岗乡地理形态很有山区特点,狭长多山。这几年,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产业发展步伐,村里的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呈现出一派别样的山村振兴新景,“等这里与龙西公路相连的环易水湖旅游公路正式通车,到这里采摘、旅游就更加方便了。”

  据了解,为改善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让基层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自2016年以来,全乡八个贫困村共新打机井18眼,建蓄水池4座,截潜流修复加高1处,截潜流小塘坝改建1座,建设水果交易市场1座,修护地坝1100米,铺设管道23700米,修浆砌渠5000米,硬化园区道路7900米,修砂石路11900米,实施小管出流设施配套建设1750亩,购置农业生产机械设备7台,建设果园围栏4000米,建设葡萄采摘园廊道300米,架设防鸟网55.36万平方米。近年来,全乡扶贫项目投资3000余万元,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和提升,不仅为脱贫攻坚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使全乡环境面貌持续向好,农民生活质量越来越高。

  骆驼峪村村民赵东风用勤劳的双手发展苹果、樱桃等林果有机种植,收入节节攀升,还盖起了漂亮的二层小楼。他说:“如今,山里人的日子富了、美了。只要肯下力气就有希望,明天肯定会越来越好。”

关键词:易县,绿色产业,脱贫责任编辑:刘鑫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