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政河北
  • 古莲花池
  • 白石山风景区
当前位置: 长城原创

顺平非遗传承人刘五代:百年共传承 不舍布鞋情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吴建章
2019-09-10 16:38:14
分享:

  长城网保定讯(通讯员 吴建章)他传承的手工制鞋技艺已有超百年的历史,是“宫廷布鞋制作技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用文化盘活产业带富百姓,是“河北省务工致富能手”;他自筹资金建起一座布鞋文化博物馆,传承、弘扬手工布鞋技艺……他就是顺平县农民企业家、“中国手工布鞋文化博物馆”负责人刘五代。

  刘五代家做布鞋,世代传承。清朝同治年间,刘五代的太爷爷刘老茂开始家庭手工制作布鞋,历经爷爷刘文志、父亲刘成才,到刘五代手中已有140多年历史。

  “我们做的每一双鞋都不依赖于现代的机械化、流水线,而是全部由手工制作而成,手工纳制千层底、手工绱鞋等,每一个步骤都体现着最原始的技艺传承。”每当说起自家手工制作的布鞋,刘五代都满怀自豪,“祖辈传下来的技艺让每双鞋都独一无二,这是机器代替不了的。”

  如何让传承百年的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光彩,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刘五代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自家传统手工布鞋不能摒弃,也要顺应潮流趋势,增添流行元素与时代特色,才能焕发出新的光彩。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顾客品味,不与现代潮流脱节,头脑灵活的刘五代没有墨守成规,开始奔波于浙江温州、江苏南京、广东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各大商场,考察学习新式手工布鞋的流行趋势,依托传统布鞋文化增添流行元素与时代特色。

  刘五代在自家传统手工布鞋优点的基础上,与当代流行文化元素进行完美融合,重新演绎传统布鞋文化的同时,使传统布鞋焕发出新的生命光彩。如今,刘五代创办的鞋业公司产品品种已经达到了20余种,年产量20多万双,产品不仅远销北京、天津、广州、上海等国内各大中城市,还出口韩国、俄罗斯,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制造”。

  手工做布鞋,不应只是一项手艺,还应该成为一种文化,只有这样,这项技艺才会世代传承。怎样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布鞋文化?从小就跟布鞋打交道,对鞋子有独特感情的刘五代有了筹建一座布鞋博物馆的想法。

  “绝不能让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在我手上遗失。”身为传承人,刘五代想到更多的是传承的责任,“好手艺还需后继有人,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带好徒弟,把百年老手艺传承下去,不让祖辈的手艺和传统文化在我这里失传。”

  2016年,刘五代投资256万元建起了一座中式建筑——“中国手工布鞋文化博物馆”。

  刘五代积极发动周边亲戚、朋友,将做鞋的老物件、有历史价值的旧鞋搜集起来。这其中,有一双曾经包裹着“三寸金莲”的牛皮鞋让他爱不释手。

  “这双鞋来自我一个朋友家的亲戚,是他曾祖母当年穿过的,准备一直传承下去,留个念想,多少钱都不肯卖。”刘五代知道后,觉得博物馆里就缺这样有分量的东西,于是多次登门拜访。

  “把它放在家里,没有人欣赏它的价值。放在博物馆里,让更多人看到,对咱们中国的鞋文化、历史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才是一双鞋该体现的价值……”在刘五代苦口婆心、一遍遍真诚劝说下,这家人终于被打动,同意无偿捐献给布鞋博物馆,让这双鞋发挥最大的文化价值。

  乌拉鞋、草鞋、三寸金莲鞋、旗鞋、木屐、麻凉鞋、民族绣鞋……现在,刘五代的布鞋文化博物馆已经收集了1200多种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的鞋子,博物馆自2018年4月免费对外开放,年接待参观客人逾3万人次,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中国源远流长的布鞋文化。

  刘五代建设的中国手工布鞋文化博物馆,与顺平县腰山王氏庄园结合起来,形成了更为丰富的文化旅游景点,既促进了手工布鞋制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还带动更多的人脱贫致富。

  “企业在全县设有10个手工布鞋加工联络点、66个专业小组,为当地民间艺人提供就业岗位180个,带动36个村866户农村群众年增收687万元。”说起这些,刘五代显得既高兴又满足。

关键词:顺平,布鞋,传承责任编辑:李艮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