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政河北
  • 古莲花池
  • 白石山风景区
当前位置: 长城原创

易县扎实做好教育扶贫 让每个贫困孩子有学上

来源: 长城网  作者:石英杰 宁树国 周绍谦
2019-08-23 20:15:00
分享:

  长城网保定讯(通讯员石英杰 宁树国 见习记者周绍谦)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要把发展教育扶贫作为治本之计,确保贫困人口子女都能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切断贫困代际传递。近年来,易县扎扎实实抓好教育扶贫工作,多措并举,力求实效,不仅保证贫困家庭“人人有学上”,而且努力做到让贫困孩子“人人上好学”。

  要把每个贫困孩子送进学校

  易县教育和体育局高度重视义务段控辍保学工作,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大力帮扶、精准控辍”的原则,建立了“561”控辍保学体系。该县对于辍学学生实行就读学校、属地学校、职教中心、乡镇村、公检法等部门五层劝返;实行宣传义教法、人性化关爱、物质资助、依法执教、主题活动、特色创建六重防辍;对因身体原因不能在校学习的孩子,实行送教上门。同时,该县建立贫困生动态比对机制,每学期初比对一次,国务院扶贫信息动态调整锁定后比对一次,有新生入学或新转入学生比对一次,每季度定期与动态调整的国务院扶贫信息系统进行一次比对。

  针对全县未脱贫户中涉及的448名学生,易县通过持续落实各项教育资助政策、实施校级领导分包、“志智双扶”关爱行动、社会公益组织进行捐助、校内帮扶、对建档立卡等贫困学生进行“大家访”等多项举措,尽全力做好实施帮扶工作,成效明显。

  “一村一档”破解教育扶贫难题

  同时,易县积极转变思路,打破学校界限以乡镇村为统计单位,由属地学校负责建立“一村一档”。该县采取学校比对、班级比对、入户调查、家长确认“四保险”的方法精准核查出建档立卡学生,数据一目了然、信息一览无余、资助家长一清二楚,切实解决底码不清、数据不准的问题。

  在“一村一档”的基础上,易县建立了就读学校和属地学校管理机制,属地学校每村明确至少一名包村负责人,即一村一个明白人。包村负责人要当好调查员、宣传员、联络员、核查员,要做到弄明白教育资助政策、弄明白学生的详细家庭情况、弄明白该村学生受资助情况、弄明白本村义教段适龄人口就读情况“四个明白”。这些举措有效解决了扶贫“谁来管”的问题,切实做到了教育扶贫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实现了与乡镇村良性互动,做到了信息共享。

  创新实行“代办制”,确保县外学生受资助

  针对部分省内公办大学就读学生没有享受到“三免一助”政策的情况,自2016年秋季学期以来,易县创新服务方式,对“应享未享”的县外就读学生施行资助“代办制”,即在每个乡镇中心校明确一名“代办员”,代替贫困户到扶贫办等部门跑办手续,促使其享受相应的资助政策。

  在工作开展中,“代办员”们不辞辛苦,学生的电话晚上或周六日才能接通,他们牺牲休息时间与学生联系;家长的理解能力不同,他们跑细了腿、磨破了嘴,不厌其烦地解释。该县大龙华村张某就读于石家庄一所高校,家庭困难,父亲患有严重肾病。出于对政策知晓和办理手续的模糊,加之自卑心理,张某一直没有向学校提交资助申请。大龙华小学“代办员”王小燕多次上门,给她讲解政策、疏解思想,最终张某知晓了政策、消除了思想压力,顺利提交了资助申请,获得了减免和补助。2017年至2018年,该县共有406名县外就读学生在全县30个代办员的帮助下,享受了相应的教育资助政策,大幅度提升了贫困户满意度。

关键词:易县,教育扶贫责任编辑:周绍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