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招令”将降低中国特长教育的功利性
一直以来,中国“小升初”特长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屡遭诟病,家长强制孩子学习特长以便升学的例子更是层出不穷。一纸“小升初”特长生“减招令”让人们看到了中国改善特长教育方式的方向。
日前,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出,到2016年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招收特长生的学校所招收的特长生比例应降到5%以内。没有特长生招生方式的地方不再增设该方式。 “小升初”特长生招生比例偏高的现象在中国一些地方较为常见。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指出,一些地方将特长与招生挂钩,加重了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对此,有教育专家表示,“中国式”的特长教育趋于功利化,不利于儿童成长。 北京教科院副研究员冉乃彦说,纯粹为升学便利让孩子接受特长教育,而不尊重孩子的喜好,是对人才的“摧残”。 “对孩子进行特长教育,应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北京一小学舞蹈特长生的母亲许女士认为,特长教育不应该和升学挂钩。 许女士的女儿每周参加四次舞蹈训练,每次训练一个半小时,5年来,用在舞蹈训练上的时间至少有1000小时。经过长期训练和筛选,最终留下的十几个舞蹈队员大多都能通过舞蹈特长升上重点初中。 “我的女儿热爱舞蹈,她选择学舞蹈,和有没有特长生待遇无关。”许女士说,不排除有些家长希望通过特长生的选拔方式让孩子上个好学校。 “小升初”被看作是孩子成长的起跑线,没有家长愿意让自家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升学压力下,特长教育难免会裹挟着功利色彩。 冉乃彦说,让孩子从小有一个热爱的项目,将其变为特长,是很好的事。为了升学而练特长,有悖于特长教育的初衷。 为小学生授课的国际象棋教练吴思博说,特长教育的功利化既苦了家长又伤了孩子。孩子有特长不会吃亏,但特长生首先要保证能通过基础教育的考核。 “特长教育应逐步与入学、升学脱钩。”冉乃彦指出,“减招令”有利于为特长教育的功利性降温。(记者谈昦玄)
|
关键词:减招令,特长教育,教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