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政河北
  • 古莲花池
  • 白石山风景区
当前位置: 保定文苑

王素娟|溪山行旅,住进宋画里

来源: 长城网  作者:王素娟
2023-06-19 15:54:01
分享:

  没有水

  我也要拔节,生长

  即使开不出花朵

  我也要沐浴阳光

  这一塘碧绿的荷

  让我想起坚韧或者倔强

  ——《大激店纪行四题·旱地荷》

  这是2009年5月,保定市作协第一次到古镇大激店采风时我写的小诗。那时,以“水流相激”得名的大激店断了水,走在枯竭的河道里,“旱地荷”小小的叶片在洼处摇曳,像一个个伸着手喊渴的孩子……

  后来,河道里有了水。随着乡村振兴政策的推进,一批有情怀的有识之士加入乡村建设之中。东门和古戏楼重新修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九亩竹院艺术家文创园、耕读美术馆、“晴耕”“雨读”“溪山行旅”等民宿小院如雨后春笋,这个沉寂多年的千年古镇,迎来了它的蓬勃生长期。

  借由从事文旅工作,我丈量了无数遍大激店的大街小巷,现在想来,都是美好而珍贵的回忆。

  到古镇,最重要的是感受文化和风土。到大激店,有两幅画非看不可:一幅是已故老支书撰文的手绘《大激店古镇图》,另一幅是以民宿形式“画”在大地上的《溪山行旅图》。

  走进仿鉴《溪山行旅图》意境构建的溪山行旅小院,如同穿越到了画里的山水宋朝。西高东低的布局如同山势,由七座呈L型布局的民房打造的小院,七处尖顶房屋指代山峰,“山间”由“石桥”“山道”链接,独出心裁的“河流”自西向东倾泻而下,一气呵成,使厚重的山峰有了刚柔的对比和水分的润泽,更肩负起了“气势贯接”的使命。林木、山石、松、蔷薇、凌霄环绕,尽得天然之趣,大自然的中正气象一展无余,画家以及乡村建设者们宽和坦荡的气度胸襟融洽无间。住在这被自然围裹的宋画里,行为举止便不由得优雅起来,竹林深处,蔷薇花旁,太湖石畔,每一天的日常都像是一次“雅集”。

  人浮于事,人微如蚁,安身不易,栖心更难。谁不向往这“开门可见闹市,闭门即是深山”的去处呢?溪山行旅小院,初见乍惊欢,久处亦怦然。

  被誉为“宋画第一”的《溪山行旅图》没有“正经”的署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世人无法认定这是谁的作品。多年之后,专家才用放大镜在树荫夹隙里发现了隐匿的“范宽”二字。

  此时,我想到了溪山行旅小院的建设者——那些怀揣热忱抛洒了无数心血和汗水的乡建人。据说当年云乡居集团路总只给河北大学乡建中心主任、设计师程辉提了一个要求:“三亩的基地内要做出六套院落式工坊,外加一处配套和公区庭园。”而程辉和他的团队用一年时间以写意的手法完成了这份宋画的建筑美学笔记,咫尺间,可以看出设计师对于细节的深入理解与把握。从布局规划、园林景观、到房檐及边角,甚至石料、花木的选择都煞费心血,精益求精。

  这幅画在古镇大地上的《溪山行旅图》,笔触如他的建设者一样质朴无华,不突兀、不刻意,像范宽隐藏在树叶中的名字一样,低入尘埃,却足以让人肃然起敬。

  挂在溪山行旅小院的《溪山行旅图》虽是复制品,却每每让我驻足,每每都有新的发现。远处重山迭峰、清泉盘桓、银瀑直下,近处大石横卧、杂树丛生,有人在负重前行。我感受到宇宙的坦然和包容,意识到人类的渺小与谦卑,学到反观和豁达……

  小院是装载梦想的容器,更是培养“文化自信”的美育学校,挽携着中华传统居住文化的回归。如今的大激店已破茧成蝶,今非昔比,溪山行旅小院也获得了多个国内外设计大奖,声名远播,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探访者。在山石与蔷薇掩映下,溪山行旅小院隐隐散发着燎原的微光……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关键词:文苑,宋画责任编辑:马书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