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政河北
  • 古莲花池
  • 白石山风景区
当前位置: 专题 > 专题新闻

曲阳石雕耀东方

来源: 河北新闻网  作者:梁勇
2022-08-10 14:29:08
分享:

故宫汉白玉石栏月台。

  曲阳县坟山五代时期易定节度使王处直墓出土的汉白玉彩绘浮雕侍奉图。冯玲 摄

  中国工匠,在人类文明史上创造过许多惊艳世界的奇迹,曲阳石雕就是这些奇迹之一。传承千年,曲阳工匠们凭借精湛技艺,雕琢出一片辉耀着东方美学的艺术世界。

  20世纪50年代曲阳县修德寺出土2200多件(块)精美的石雕佛教造像,让世界为中国的石雕艺术所震撼。2012年,在邯郸邺城遗址又出土2895件(块)佛教造像,其中部分造像的形制、造型、文饰等与曲阳石雕艺术技法一脉相承,品相之美,引人惊叹。2015年,由星云大师主持在台湾高雄佛光山举行“金身合璧 佛光普照”河北幽居寺佛首捐赠仪式,实现佛身与佛首合璧,这一北齐汉白玉释迦牟尼佛像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曲阳石雕技艺的不朽魅力……

  在河北境内,文物古迹、建筑楼阁似乎处处都有曲阳石雕的身影,其实不止于此,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曲阳石雕技艺和曲阳雕刻匠人,都令人瞩目,让人赞叹。

  一

  在曲阳,有句民谣:“上到九十九,下至刚会走,要说打雕刻,人人有一手。”民谣说的并不夸张,曲阳石匠的手艺都是祖辈相传的。

  我初识曲阳石雕,是1981年。那年我在河北师范大学地理系读大四。写毕业论文过程中,到曲阳县大山里考察,租辆自行车,从县城骑到8公里外的东羊平村,考察黄山周围大理岩矿的开采情况,同时走访宿老,登山访古。在东羊平村,眼看着几户村民在自家院子里挖一个坑,用钢钎凿出几块大理石。全家老少用铁锤把大理石砸成黄豆大小的“理石米”,供城市建筑制作“水磨石”用。

  在曲阳北岳庙,我看到大片残破的曲阳石雕佛像,虽经历史的浩劫留下累累伤痕,但从那精美的纹饰和经典的造型中,仍能感受到古人的匠心和艺术的震撼力。听曲阳县文保所的专家介绍曲阳石雕辉煌的历史,我清楚地记得,他说世界上至少有一百多家博物馆,藏有曲阳石雕艺术品。其中大多是佛教造像。从此,我便迷上了曲阳石雕。

  曲阳县城南约10公里处,有一座黄山,横卧东西,就像一条银色巨龙。山上有千年古刹八会寺,山下很多地方都埋藏着各种颜色和纹理的大理石。《曲阳县志》载:“黄山自古出白石,可为碑志诸物,故环山诸村多石工。”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加上世代传承的雕刻工艺,使曲阳成为著名的“石雕之乡”。

  在曲阳,有句民谣:“上到九十九,下至刚会走,要说打雕刻,人人有一手。”民谣说的并不夸张,曲阳石匠的手艺都是祖辈相传的。伴随手起锤落,眼瞅着一块块石头幻化出生命的活力——威猛的狮子、腾飞的巨龙、奔腾的骏马、窈窕的淑女,个个栩栩如生。这份“点石成真”的好手艺究竟出自哪朝哪代、哪位高人呢?

  当地人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有个婴儿被遗弃在曲阳黄山,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也真应了那句话“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弃婴长大以后成了一位奇人,他就是与鬼谷子齐名的黄石公。黄石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精通兵法,还有一手绝活,就是雕刻。相传,他隐居黄山著书立说,留下《太公兵法》和《雕刻天书》。据说后来他把《太公兵法》传给了张良,张良辅佐刘邦建立大汉王朝;而《雕刻天书》则传给了曲阳人宋天昊、杨艺源,从此曲阳人便有了雕刻手艺。

  当然这只是传说,我至今没有从史籍文献中找到佐证。不过,曲阳石雕在西汉已经崭露头角。中山靖王刘胜,封于中山国,都卢奴(现定州),诸侯王宫殿与墓葬的石雕中,就有大量的曲阳汉白玉石雕作品。在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墓中就出土了曲阳白石侍从俑等文物雕刻精品。

  二

  北朝时期佛教的兴盛,成就了曲阳石雕伟大的艺术高峰,并让佛教造像艺术的魅力润染隋唐,倾倒世界。

  在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上,许多精绝的技艺,都与统治者的需求有关。曲阳石雕留给世界的第一座艺术高峰正是北朝时期的佛教造像。

  从后赵开始,中国的统治者开始推崇佛教。六朝古都邺城(现邯郸临漳县境内)成为佛教兴盛的中心。至东魏、北齐达到顶峰,名僧竞相赴邺城,都城内外寺院林立,城乡百姓礼佛者众。据记载,当时全国寺庙3万多座,僧尼约200万人。仅邺城就有寺庙4000多座,僧尼约8万人,这里真正成为全国的佛教中心,具有一定特色的曲阳雕刻技艺,为古都邺城佛教造像技艺作出了一定贡献。

  这些中国古代的雕塑匠人们,在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中,把中国人物造像艺术与佛教文化完美地结合起来,创造了无数不同材质、不同体量、不同造型、不同风格的佛教造像,把天竺佛国的袈裟与中国人体完美结合,还把中国人崇拜的龙和传统的玄武朱雀等融入楼阁建筑,把中国元素融入佛教造像的制作雕刻中,成就了中国石雕的第一个艺术高峰。

  2012年春节期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联合组成邺城考古队,在邺城遗址抢救发掘佛教造像埋藏坑,一次出土佛教造像2895件(块),其数量之多、品相之美、材质之精轰动全国,后在北京展出,引发强烈关注。这批佛教造像工艺精湛、造型精美、类型多样、题材丰富,多数为背屏式造像,另有部分单体圆雕的佛像;题材包括释迦像、阿弥陀佛像、弥勒像、释迦多宝像、观音像、双菩萨像等;时代跨越北魏、东魏、北齐和唐代,年代前后衔接,为研究北朝晚期至隋唐佛教造像艺术提供了珍贵可靠的标本。

  邺城出土的石雕佛教造像数量众多,其突出特点是精致、小巧,所用材质汉白玉居多,其中一尊汉白玉“龙树背龛”佛教造像,用透雕技艺雕刻菩提树为背屏,用中国龙缠绕树干。邺城的多数佛教造像还有“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的特点,衣服紧贴肌肤,人体美感突出,古代文献称为“曹衣出水”。

  “曹衣”是北齐落籍邺城的粟特人曹仲达人物衣纹的画法。这位曹先生来自中亚曹国(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在北齐任朝散大夫,擅画人物肖像。《图画见闻志》记载,他笔下的人物多“衣披薄纱”,有刚从水中捞出之感,后人因之命名。可见邺城的石雕工匠群体,用匠心智慧传承与借鉴曲阳雕刻手法,并有所创新,融会贯通,把石雕技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近年来,政府投资1亿元,创建了邺城佛教造像博物馆,建筑面积8700余平方米。我曾多次应邀到临漳县考察,拜谒邺城遗址和邺城博物馆,不仅可感受到六朝古都的历史遗韵,也被邺城博物馆展出的历代石雕作品所震撼,而在参观新落成的邺城佛教造像博物馆时,更是深深地被一代代石雕工匠的伟大智慧所倾倒。

  正是由于北朝时期佛教的兴盛,成就了曲阳石雕伟大的艺术高峰,并让佛教造像艺术的魅力润染隋唐,倾倒世界。

  我每每说到邺城汉白玉佛教造像与曲阳石雕有一定联系时,总有人问“有题记证明没有”。可惜那个时代的工匠位卑命贱,留下姓名籍贯的匠人很少。1953年,曲阳古刹修德寺已经发掘佛像、金刚像等石雕作品2200多件(块),与邺城窖藏佛教造像如出一辙,且刻有北魏正光、东魏天平等年号,可以推证出其技法和曲阳雕刻技艺一脉相承。此外,很多佛教造像的形制、造型、纹饰、人物气质,与邺城汉白玉佛教造像几乎无二。

  隋唐时期,曲阳石雕遍及华北的佛山名刹。记录五台山佛教流传的《古清凉传》里就有梵僧释迦蜜多罗请智才和尚从曲阳黄山造玉石舍利函三,并运往五台山中台安置的实例。

  现存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内的汉白玉石雕释迦佛坐像,高112厘米,是1950年文化部雁北文物勘查团在佛光寺东山后坡无垢净光塔遗址发现的,台座上刻有:“大唐天宝十一载十一月十五日博陵郡陉邑县西子岁繐村为国敬造台山佛光寺无垢净光塔玉石释迦牟尼佛一驱……”博陵郡唐时治定州,距曲阳不远,雕刻技法上也有一定的传承。

  曲阳石雕佛教造像从北魏历北齐隋唐,直到五代宋金元时期,一直是北方汉白玉佛教造像的创作基地,一代又一代曲阳石雕工匠,前赴后继创作了数以万计的佛教艺术经典,而且吸引了周边地区的工匠学习传承曲阳石雕技艺,成就了曲阳系石雕艺术的群体。

  三

  古老的曲阳石雕艺术,传承千年而不衰,一代又一代曲阳石雕的工匠艺人,秉持匠心,传承匠艺,坚守工匠精神,在新时代让曲阳石雕焕发出新的生机,让传承百代的技艺辉耀世界。

  据记载,元大都的诸多石雕等大型建筑构件,大都出自曲阳雕刻工匠之手。回顾历史,曲阳一带也曾涌现出杨琼、王道、王浩等一大批杰出的雕刻匠人。

  杨琼,曲阳石雕的一代巨匠,曲阳西羊平村人,在创建元大都过程中作出重要贡献,但由于官阶不高,《元史》中没有立传。但他死后元朝史学家姚燧撰文、赵孟頫书丹,为其镌刻了《大元朝列大夫骑都尉弘农伯杨公神道碑铭》,记载了他非凡的身世和精湛的技艺。

  杨琼出身雕刻世家,天资聪慧,石雕手艺出神入化。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忽必烈诏令创建大都,从曲阳征召大批石匠。杨琼在赶赴大都途中,用家乡的汉白玉雕刻了一个狮子和一个鼎,后进呈忽必烈。忽必烈连声称赞。命杨琼领燕南各路石匠,建造元大都的宫殿和城池。杨琼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他奉旨从大都到曲阳黄山选石料,三过家门而不入,敬业精神令人敬佩。杨琼宽厚待人,身先士卒,以“德能勤绩”获得朝廷认可,曾三次升迁,官至大都采石提举,正五品。在忽必烈建立元朝那一年(1271年),杨琼积劳成疾,病逝在建造元大都的工地上。

  《元史》记载,杨琼去世第二年,大都采石提举司就改为采石局,其主官从正五品降为从七品。从机构和官秩变化上,可以看出杨琼在忽必烈心中的地位。

  到了明朝,明成祖朱棣建都北京。曲阳石雕工匠群体,传承杨琼们的精绝技艺,为北京城、紫禁城经典建筑贡献了汗水与智慧,成就了世界上最大宫殿中最大的汉白玉石雕群。由此,就有了“天下咸称曲阳石雕”的盛名。

  在1915年巴拿马举行的巴拿马国际艺术博览会上,曲阳石雕艺人刘普治的《仙鹤》《干枝梅》石雕作品,获得第二名,让西方艺术家们赞不绝口。来自意大利的艺术家连连赞叹其为“东方的米开朗琪罗”。

  从古都邺城到佛教圣地五台山,从元大都到北京故宫、颐和园,从天安门前的金水桥到人民大会堂,从人民英雄纪念碑到毛主席纪念堂等建筑,到处都留下了曲阳雕刻艺人的杰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曲阳石雕艺术得到发扬光大,名人辈出,大师云集。在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建造过程中,曲阳石雕工匠冉景文、刘瑞芳、曹雪静等13人成为底座大型浮雕的首批入选雕刻者。之后,曲阳县刘进生、刘典术等几十位曲阳石雕艺人也被选参与这项工程。从1952年到1955年间,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先后从全国调集252名雕刻工匠进京,其中包括曲阳石匠近百人。他们精湛的工匠技艺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得到周恩来总理和建筑艺术专家们的一致好评,把曲阳石雕的品牌再次叫响京城内外。

  当代曲阳石雕技艺在传承与创新的同时,不断涌现出卢进桥、甄彦苍、安荣杰等艺术大师。

  卢进桥是享誉国内外的汉白玉雕刻大师,1927年他生于曲阳县北养马村一个贫困家庭,8岁寄养在东羊平村舅舅家,命运坎坷反而成就了他的石雕手艺。13岁时他背着雕刻工具行走山水间,易县清西陵、正定大佛寺、赵县安济桥、大同云冈石窟……都留下他的身影。1965年,年近40岁的卢进桥去天津牙雕厂学习牙雕、木雕。他把石雕、木雕、玉雕和牙雕技法进行比较研究,创造出剥荒、定型、雕琢、磨光、打亮结合的镂雕技法。他的《卧兽观音》《坐兽观音》《木兰从军》都是传世精品,《坐兽观音》于1988年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卢进桥的大型雕塑也走入许多城市园林。北京滨河公园北园,有他雕刻的《儿童与天鹅》《鹤鹿同春》;天津海河畔,有他雕塑的汉白玉作品《母子情》。他的作品遍及全国22个省以及日本、意大利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40多件作品荣获国内外大奖,5件作品被定为“国宝”,入藏人民大会堂、中南海紫光阁。2009年,一代大师驾鹤西去,曲阳人民为卢进桥塑像,永远纪念他、铭记他。

  另一位传奇石雕艺人甄彦苍,1938年出生在曲阳县城南村,因为家贫,只念了几年小学就回家种地。38岁才开始学习雕刻,凭着极高的天赋和超人的勤奋,成为这一行里的能手,而且开创了曲阳石雕雕刻西洋人物的流派,后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被河北大学、天津城市建筑学院(现为天津城建大学)、石家庄东方美术职业学院(现为河北美术学院)相继聘为兼职教授,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传奇!

  1995年,曲阳县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雕刻之乡”;2006年,曲阳石雕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卢进桥、甄彦苍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2008年,曲阳县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石雕)之乡。

  近几年来,曲阳县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把雕刻产业作为龙头产业来抓,实施“文化强县”战略,组建新型雕刻、园林建筑雕刻等9大集团,创建曲阳雕塑文化产业园,推动雕刻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曲阳雕刻已成为河北省特色文化产业之一。

  曲阳雕塑文化产业园区位于曲阳县城南部,占地20平方公里。园区已入驻雕塑企业398家,规模以上企业30余家。预计到2020年,园区雕塑企业将达到1000余家,雕塑业产值达到255亿元。2011年2月28日,曲阳雕塑文化产业园区荣膺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

  古老的曲阳石雕艺术,传承千年而不衰,一代又一代曲阳石雕的工匠艺人,秉持匠心,传承匠艺,坚守工匠精神,在新时代让曲阳石雕焕发出新的生机,让传承百代的技艺辉耀世界。

关键词:曲阳,石雕责任编辑:马书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