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城水系中的北湖公园水面比过去大了很多。 罗大庆 摄
一座城的生长与蝶变,是时代的映照。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为保定做好城市工作指明了方向。
按照城市发展一般规律,2021年底城镇化人口达到58.45%的保定,已经迈入“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阶段,城市建设正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
两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强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奋力书写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建设的时代答卷。
城改当先
69个城中村改造释放发展潜能,深圳园、古动物馆、国际医疗基地等项目,为保定发展提供“加速度”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020年8月31日,市委、市政府启动69个城中村改造,同步拉开城市转型、有机更新的大幕,以坚定脚步迈向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的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
仅用3个月全部完成首期征迁,涉及的11个安置区318万平方米,于2021年3月20日全部开工建设。8月20日,二期20个安置区687万平方米集中开工。12月12日,涉及23个村的三期城改工作全面启动。
让人民住上新房子、好房子。安置区及周边配套设计,聘请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等国内一流设计团队,施工方是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冶集团、中国葛洲坝等大型央企,确保高标准完成。
如今,安置房建设整体进展顺利。一期正进行装修施工,二期正陆续封顶,三期已启动13个安置区建设。主城区安置房将分别于今年10月和明年4月、10月份分三期交付使用。
城市更新“理出”的空间与机遇,正助力保定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加速奔跑。
2020年5月16日,市委书记党晓龙到深圳园调研指出,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认真落实新发展理念,本着对保定负责、对发展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把深圳园建设好,加快保定高质量发展。
致力于产城融合,助力地方政府实现由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和数字经济转型升级,担负承载非首都功能疏解、服务雄安新区发展重任,作为河北省省际合作重点产业园、保定与深圳两地政府合作的重大成果,深圳园在城改之后进入发展快车道。
截至目前,深圳园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核心启动区开发建设工作提质增速,总投资150亿的19个项目顺利启动。
6月18日,市区东三环以东、东风路以南、黄花沟以西,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建设现场一派热火朝天,500多名工人紧张有序地工作着。
作为保定市精心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的品质生活之城的重要举措,该项目由保定市与中科院古脊椎所携手共建,总占地面积236亩,总投资17.4亿元,建成后将成为亚洲最大自然博物馆,是一座面向世界的具备超链接、超共享、全开放功能的现代化古动物类数字博物馆,更是保定市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打造“国家博物馆之城”的金名片。
项目于2021年9月1日正式动工,今年3月16日完成2.16万平方米地下室封顶工作。施工方负责人孙超说,项目主体均为钢结构,钢材用量达2.3万吨,最大跨度40米,安装难度大,技术要求高,为确保顺利开馆,正24小时加紧施工。
城改的推进,也为保定市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际医疗基地系列项目,提供了广阔空间。今年4月29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开工,占地195.5亩,设计床位1000张,同步创建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同天开工,占地166.7亩,设计床位1100张,同步创建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
两所医院的开工建设,标志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际医疗基地全面进入投资建设阶段,为保定市汇聚优质医疗资源、发展生命健康产业、推进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生活向美
拓展蓝绿生态空间,40多公里环城水系加速推进,130多座口袋公园星罗棋布,打造居民身边和心中的赏心悦目
2021年8月,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描绘了“激情奋进‘十四五’、再造一个新保定”的宏伟蓝图,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其中,到2025年实现“新颜值”是“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保定为此频频落子。
作为深入践行“两山”理论,推进白洋淀上游流域综合治理的生态工程,环城水系对于展示保定形象、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具有重大意义,堪称城市更新棋局中的妙子。
仲夏的黄花沟畔,一泓碧水被微风吹皱,让河里红艳艳的锦鲤若隐若现……经过整治提升的北湖公园,睿翼北湖、霓虹栖霞等景观节点在年初已向市民开放。
相比改造前,新增的3.4万平方米水面,愈发立体的景观设置,以及加入科技创新和文化展示元素的生态驳岸,吸引了众多市民和网友,被大家称为“保定的小马尔代夫”。
为了保障环城水系加速建设,早日成为全民共享的“后花园”、家门口的“运动场”、展示保定文化的城市“会客厅”,在城市更新中,保定有针对性拆除临建、违建,为城市美好拓展空间。
北湖公园加速提升,东湖公园日益完善,南湖公园建设正酣,一亩泉复涌又列上日程……在市委、市政府全力推动下,40多公里的环城水系,为古城保定系上了美丽的蓝色飘带。
蓝色空间在拓展,绿色也在城市更新中蔓延。
从今年3月份开始,紫花地丁花海、蒲公英花海、二月兰花海、鸢尾花海、石竹花海等陆续绽放,大片花海让东三环颜值飙升,引来无数市民游玩休闲。
如今绝佳的“三十里城市画卷”,曾是另一番景象。
“在城东生活的人,估计很多还记得,这条路两侧私搭乱建严重,很多路段一到晚上就被一堆堆的垃圾占据……”市城管执法局园林绿化中心相关负责人冯少孟告诉记者,作为保定主城区东部交通大动脉,曾经的东三环一度成为制约保定对外展示形象的短板。
为此,在原有13公里的基础上,市城管执法局将3.7公里的北三环(长城大街至高速口段)纳入建设之中,让东三环绿道全长达到16.7公里,绿化面积约200万平方米(约3000余亩),单侧绿带宽度约65米。
如今,随着“三十里城市画卷”加速铺展,“骑走跑坐可享、鸟语花香可赏、乡愁元素可品”,功能愈发健全的东三环正融入很多市民的日常生活,在提升城市品质的同时,更提升着市民的幸福指数。
在秀兰城市绿洲小区东侧,曾经违规的驾校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5000平方米的绿洲园。驾校留下练习汽车坡起的桥没有被拆掉,而是装扮成彩色步道,和沙坑、滑梯设计在一起,成了孩子们放飞自我的乐园。
记者了解到,2020年以来,践行“公园城市”理念,保定市新建、改造了131个口袋公园,如珍珠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串联起一个个养眼养心的好去处,让市民转身邂逅身边更加美好的品质生活。
短板补齐
1000多个老旧小区加速改造,让“老保定”乐享“新生活”,西大街绽放新颜值让城市兼具品质和特色
基础较为薄弱的老旧小区,一头连着基层民生,一头连着城市品质。在城市更新过程中,保定市用实际行动作答。
建于2000年的中华小区大四区,共12栋楼278户居民。2021年改造时,两个月时间,施工人员共拆除了78处违建,清理居民杂物120多车,清理生活和建筑垃圾140多车。小区居民过去生活环境和质量,由此可见一斑。
如今的中华小区大四区,重新铺设的柏油路面,重新施划的停车位,重新安装的排水管网,新配套的复古休憩凉亭,统一安装的成套健身器材,紧跟政策设立的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站,规范有序的垃圾分类亭……小区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油然而生。
中华小区大四区的改造,只是保定市2021年老旧小区改造的一个缩影。当年,全市改造提升老旧小区327个,惠及4.65万户居民,群众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今年,保定市老旧小区改造更是力度空前:计划完成700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涉改面积1149.51万平方米,共3286栋楼,惠及居民12.47万户,概算投资约27.74亿元。
城市更新的不光是外在的“壳”,还有内在的“瓤”。如何激活旧有城市空间,营造更高品质的发展空间?市委、市政府重视挖掘沉睡的历史文化资源,塑造保定特色符号。
2021年以来,保定市实施古城保护更新项目,将西大街改造提升工程作为“先手棋”,打造“直隶第一街”,展示古城文化软实力,推动城市建设实现内涵式发展。
始建于宋、成于元、兴于清的西大街,全长846米,建筑风格“中西合璧、南北交融”,兼有衙署、学府、祠堂、民居建筑,素有“北方名街”之称。
为实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文旅产业有机结合,负责西大街业态运营的中青旅相关负责人倪建新称,西大街重点引入非遗活化博物馆、老字号体验、特色美食等业态,充分挖掘保定历史文化内涵,将非遗活化的文化属性与民间“烟火”气息相融合。
随着古城保护更新项目推进,西大街靓丽容颜渐展,一条有思念、有味道、有故事的西大街,正承载着老保定的记忆向我们走来。
突出“新颜值”,坚定不移唱响新时代雄保“双城记”,不断提升城市承载力和竞争力;共享新成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座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的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正在城市更新中向美而生,加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