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李慧英 王日成
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在40万亿—60万亿个人体细胞中,有一种细胞被称为“斗士”,能够抵御疾病感染和肿瘤形成,它就是中央记忆型T细胞,简称TCM细胞。
保定诺未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
在第九届河北省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保定诺未科技有限公司将TCM细胞作为有效成分用于新一代抗肝癌记忆性免疫细胞项目,最终以99.9分的高分夺得大赛桂冠。
1月19日,走进保定·中关村创新基地,在保定诺未科技的万级洁净GMP实验室里,各种国际一流的专业设备有序陈列,研发人员一丝不苟地进行着实验。
保定·中关村创新基地。
保定诺未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5月,是北京诺未集团响应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在保定落地的子公司。总经理孙志娟介绍,北京诺未集团是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亚全能干细胞国际PCT专利技术,在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成立子公司,就是看重了其创新生态,“出租式厂房、融资、招商等各项服务,基地全都有。中心工作人员还会适时地给企业提些建设性建议,给予政策性引导,帮助企业发展。”
自落户以来,保定诺未科技迅速成长,并形成了北京研发、保定转化的协同发展模式,是保定·中关村打造带土移植“类中关村”企业的代表。
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
2015年4月,保定市委、市政府和中关村管委会、中关村发展集团共同成立了京津冀协同创新基地。作为中关村在京外设立的首家创新中心,保定·中关村成立之初就明确了“一中心,一基地,一园区”的协同发展路径,产业定位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科技服务。
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与企业签订入驻协议。
疏解非首都功能,不是简单地把北京企业搬出来,而是培育本地“金种子”企业,做好北京研发、河北生产、服务首都、联动雄安等工作,着力构筑的具有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的“类中关村”创新生态系统。
“带土移植”的创新生态系统,吸引了包括中国信通院、中创燕园、玄云动力、诺未科技、隆元达等355家知名企业和机构注册办公。截至2021年底,落地转化重点科技成果33项,18家公司入选保定市“双千工程”,7个项目参赛获奖,5项技术重点培育,4家企业获得表彰。园区企业共计拥有知识产权数量933件,吸引创新人才3000多名。
保定中关村数字经济产业园规划。
2021年11月5日,保定中关村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正式开工建设,从中心到基地到园区,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服务载体不断拓展,创新产业链不断完善,产业服务亦从点扩展至线并进一步完善到面。
保定中关村信息谷科技服务公司招商总监张冲介绍,数字经济产业园建成后可容纳数字经济领域企业200余家,已有12家意向企业签约入驻。
2022年,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将用好协同网络,充分发挥创新合作平台的外引内联,搭建协同对接桥梁,建立京保两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高效服务通道,助力产业、人才、资本等创新要素资源的协同发展,持续构建“类中关村”创新生态系统,助推实体产业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