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思想再解放、作风再深入、措施再精准,保定市以“全盘谋划+重点推进”把好全市改革路径,以“政策解读+调查研究”全面提高改革质量,以“试点示范+亮点培育”增强改革影响力,以“清单管理+实效评估”全力推动改革落地,以改革实效助力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建设。
据介绍,市委深改委由市委主要领导任主任,下设经济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民主法制领域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司法)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和基层基础工作改革、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农业和农村体制改革8个专项小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市委深改委(领导小组)先后召开50次会议,审议重要改革事项539项,制定市级规划或年度要点25个,国家部委和省以上领导肯定或推广特色经验100余项。
去年以来,市委明确提出“11258”总体要求,以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的品质生活之城建设为总抓手,推进产业转型和城市转型齐头并进——保定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迅速迎战新任务、新要求。为实现强力攻坚推进,我市注重用好深改委会议和县委书记月点评会议“两个平台”,把深化改革列入每月必点必评事项,对各县(市、区)委书记打分排队,排名前三后五的登台亮相,好的作典型介绍,差的作表态发言,市委书记一对一地直接点评,有效倒逼改革责任,激发改革动力。同时,在全市改革系统开展“深化改革增动力、创先争优助全局”活动,明确工作目标和具体举措,建立健全月报告、季通报、年考核制度,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工作,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聚焦发展第一要务推进改革。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新思路新模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医车电数游”和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都市型农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深化协同发展体制机制,京津保合作项目达591项,总投资8272.61亿元,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河北京车造车基地成为京保合作、协同创新的典范,北京儿童医院托管保定市儿童医院成果显著。
全面打造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科技创新平台数量等位居全省前列,全国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市的引领带动作用不断加强,保定市获批全省唯一的“科创中国”试点市。
聚焦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推进改革。打造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体系,产业扶贫、职教扶贫、京保扶贫协作等入选全国典型案例,中国扶贫交流基地建设现场推进会和全省产业扶贫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唐县移动医疗体检站入选第二届全球减贫最佳案例。深化城市建设体制改革,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一、二期46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扎实推进,49个社会资本参与的城中村改造烂尾工程化僵去困,征迁效率和群众满意度之高前所未有,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全省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扎实推进环保领域改革,构建天地一体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全国首创“环境执法办案辅助系统”,信息化集成度达到90%以上,有效解决环境执法“取证难、认证难、用典难”等问题,空气质量持续好转,水环境质量达到近20年来最好水平。
聚焦坚持人民至上推进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出标准地改革、无感审批、营商环境十八条等一批创新举措;审批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9.7%,492项审批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健全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生产即准营“一链办”审批服务,全省首创“交地即交证、交房即交证”改革,为长城汽车、华北电力大学制定专属政策服务包。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明确“三年大变样、六年大改观”教育强市目标,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点落户我市,人大附中托管保定三中,全国30多家名校、40多位教育专家、200多位名师与我市对口合作。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围绕建设国际肿瘤医疗基地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通过托管、联营、合作等方式,全力引进天坛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等北京优质医疗资源;唐县公立医院改革获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深化民主法治领域改革,在全省率先成立“保定市地方立法合作中心”,市中院荣获全国法院“数助决策”整体示范应用一等奖;市检察院全国首创“办案业务+综合业务”的“双责”运行模式,“检警无缝衔接”做法得到最高检充分肯定;曲阳县“三力三治”乡村治理模式、竞秀区“四社联动”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等走在了全省前列。
聚焦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推进改革。深化干部考核制度改革,建立推行县委书记月点评制度,变年终考核为月月考、常常考,激发干部斗志。深化选人用人制度改革,明确“用好80后、积极选配85后、大力培养90后”方针,大胆选拔使用优秀年轻干部,一大批80后、90后干部到重要领导岗位任职。深化人才制度改革,建立院士专家服务中心和科学家活动月制度,出台人才“双十条”。探索实施城中村、乡镇政府所在地村、集体“三资”富集村党组织书记由县级纪委监委提级监督,得到中央纪委监委专题调研组肯定,经验做法在中纪委监委网站刊发。健全完善党内监督机制,破解“一把手”监督和同级监督做法得到中央领导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