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晓龙同志在代表中国共产党保定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时指出,城市是人民群众享受高品质生活的美好家园。我们要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上建设一个高品质、有韧性的现代化新保定,就必须把推动高质量发展同打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社会治理统筹起来谋划、协调起来部署,着力打造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国家新能源与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京畿旅游休闲区、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示范区。
(一)高品质建设中心城市。加快保定中心城市建设,必须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尊重五统筹”要求,坚持雄安标准,设计城市风貌,打造全域公园城市、智慧城市、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努力建设高品质生活环境新标杆和共建共治共享幸福城市新样本。
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下大力推进主城区城中村改造,改出城市新颜值、发展新空间、生活新品质。科学规划布局城市绿环绿廊绿道,通过楼栋微整治、空间微改造、景观微提升,让市民家园更加美丽、市井生活更有品味,增强城市与人的情感黏性。
要实施“城市标志”行动。精心设计城市地标、城市天际线、城市徽标、城市标语等形象标识,持续推进“1020”工程,重点推进东部高铁新城片区国际医疗基地、中国古动物馆,西部文体新城华侨城“未来创想城”,北部漕河片区高新“硬核科技”新城,南部长城片区爱情广场城市综合体等项目,打造一批新时代城市品牌地标。
要实施“古城保护”行动。有序恢复和保护古城原貌,复兴莲池书院,打造直隶总督署、钟楼、大慈阁等“八大国保”保护利用示范区,重塑西大街历史文化街区,推进西郊八大厂工业遗产休闲创意集聚区建设,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集中展示区,建设美学时代的品质生活之城。
要实施“交通提升”行动。加快推进雄忻高铁、京雄商高铁、石雄城际和京雄保城际等工程建设,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范例。贯通三环、启动四环,适时启动城市地铁,建设贯通五区的中心城区路网。建设一批城市快速路、立交桥、地下通道,打通一批断头路,开通一批覆盖主城区重要节点镇和工业园区的城郊公交线路。加强立体化智慧化停车设施建设,推进停车资源扩能共享。要通过构建通勤圈、生活圈、商业圈高度融合的通勤体系,让上班的路、回家的路、体会乡愁的路、感受田园的路更加舒心美好。
(二)高水平推进县城建设。要实施县城扩容提质,有效利用城镇空闲土地,推动产城教融合,持续开展文明城市、卫生城市、森林城市创建活动,建设“品质生活卫星城镇群”。要畅其路。大街小巷要整洁畅通,每年新打通一批断头路、框架路,雨后少积水,雪后不打滑。要美其颜。推动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实现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全覆盖、雨污分流全覆盖、污水处理全覆盖、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打造清洁县城。要强其能。推动公共服务设施提标优面、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完善教育、卫生、养老、文化等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平台配套、冷链物流设施和农贸市场,每个县(市、区)至少对接一家央企或京企,积极对接北京的科研机构、基础教育学校和三级医院。要安其居。坚持房住不炒,稳定房价,确保住房租赁市场供需平稳,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新建小区配套建设幼儿园、养老设施,让群众安居乐业。要固其基。完善城市生命通道系统,加强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推进市政交通、电网、水务、供热、燃气、配送、街区公园建设。抓紧新基建布局,推进智能化改造,建设智慧县城。要扬其韵。做好文化文章,彰显特色风貌,防止“千城一面”。“高效益”是对新型城镇化的基本要求。各县(市、区)一定要明晰战略定位,发挥区位优势,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县城功能,实现错位发展,全面提升县城建设整体水平。
(三)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举全市之力再打一场漂亮仗。要抓规划同步。推动城市和农村的规划建设、功能配套、管理服务“一盘棋”,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防灾减灾和历史文化传承,让农村居民享受和城市居民一样的幸福生活。要抓产业同兴。用好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种植高价值、高效益、高品质的粮食作物,大力发展蔬菜产业、休闲度假、观光采摘、土地认养等都市型农业新兴业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动传统种植向科技引领转变、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家庭分散生产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一产独秀向一二三产融合转变、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变。推动高阳纺织、曲阳石雕和定瓷、蠡县裘皮等特色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支持望都、博野、定兴等打造食品加工聚集区,发展各具特色的现代乡村富民产业。要抓人才同享。畅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通道,推动人才上山下乡、科技汇聚乡村,使乡村成为科技、人才等要素“进得来、稳得住、干得好”的创业创新乐园。要抓风光同美。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打造“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线一风景、一县一品牌”的燕赵新画卷。尤其是环绕北京和雄安新区,高水平建设一批特色小镇、美丽乡村。要抓文化同脉。加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延续历史文脉,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做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抓改革同频。深化农村体制改革,积极推进镇改市、乡改镇、村改居,撬动更多金融资本“下乡”,造福乡村。认真落实《乡村振兴促进法》,把各项支持政策用足用好,推动城乡发展均衡普惠。努力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共同富裕是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事实,让保定人民共享品质生活。
(四)高标准建设美丽保定。按照中央和省里统一部署,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并以此为导向和标尺,全面建设“山水保定”,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范例。
要开展生态治理提质行动。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继续实施白洋淀上游生态综合治理,落实“河湖长制”,全流域统筹推进河道治理、生态补水、沿岸农业灌溉水源置换、华北“大漏斗”和地下水超采治理等工作,坚决不让一滴污水入淀。加强土壤治理,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确保土净地美、安全可控。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确保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让蓝天常见、西山常现。
要开展国土绿化提速行动。统筹推进“一核三带八廊十片林,五库九河十湿地”总体布局,高标准规划实施太行山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重大工程。大力实施“碳汇工程”,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创新造林模式,实现青山映城、草长莺飞。
要开展生态制度构建行动。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考核、终身责任追究制度,探索建立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推进碳排放权、排污权、用水权等交易,加快构建完善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消费方式,深入推动全社会节能减排。
(五)高站位建设文化保定。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我们要像爱惜自己生命一样保护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让人们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同时也记得住乡愁。
要积极传承创新新时代保定文化。加强保定文化标识塑造,全面打造燕赵风骨、直隶风韵、革命风华、京畿风范的文化风貌。依托“清末之冠”的莲池书院,充分挖掘二程书院等唐代以来近50所书院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全国书院之城”。推动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创新文化业态,培育一批具有特色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创作一批展示保定形象的文化精品,开展一批高端高层的文化交流活动,建设一批标志性的重大文化基础设施,重铸“保定作家群”辉煌,加快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转变。
要大力弘扬新时代保定精神。特别是要弘扬以长城汽车为代表的创新创业精神,以李保国同志为代表的埋头苦干精神,以保定学院西部支教群体为代表的无私奉献精神,以城中村改造、旅发大会、教育创新为代表的实干担当精神,以打赢三大攻坚战为代表的攻坚克难精神,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弘扬新时代保定精神。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常态化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创建,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引领社会文明风尚。
要始终坚持正确的宣传舆论导向。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坚持党管媒体,深化市级媒体改革,不断壮大主流媒体,依法规范网络监管,营造清朗网络空间,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加强新时代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保定故事,传播好保定声音。文化建设是一项以文化人的持续工程,要通过加强文化建设更好地让核心价值凝心铸魂,让文化魅力竞相绽放,让天下英才近悦远来,为激情奋进“十四五”、再造一个新保定提供不竭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