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夏天,西瓜上市的时节,我的眼前就会闪现出儿时扒瓜的情景,耳边响起那熟悉的《扒瓜谣》——“老师不在家,学生去扒瓜……”
老家把偷别人瓜园的瓜叫扒瓜,不用偷字用扒字显出几分文雅和与一般偷东西的不同,与孔乙己的“读书人窃书不算偷”有异曲同工之妙。偷东西在家乡是最受人鄙夷的,而孩子们扒瓜却是例外,不会受到追究。
儿时的家乡没啥可玩的,村中来个打铁的也要看上半天。每到瓜果飘香的时节,扒瓜便成为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一群小伙伴来到瓜园边上,先在一旁的青纱帐里将放哨的、摘瓜的、接应的、运送的分派停当,瞅准机会便迅速出击,伏下身爬将过去,快速滚出几只西瓜。也有人把扒瓜写为爬瓜,兴许便是这般意思,爬着去摘的。
吃着瓜,享受着胜利的喜悦,我们便大声喊起那首不知何人何时所作流传了许久的《扒瓜谣》:“老师不在家,学生去扒瓜。扒了六七个,分给老师仨。老师吃了不过瘾,说下回去了连根拔,连、根、拔。”最后一字一顿的“连根拔”,声贯田野,洋溢着我们的得意之情。
用现在的语言来形容扒瓜颇具刺激性和冒险性,因此便成了我们乐此不疲的游戏。同时它还没什么危险,很少有人真正去抓,便是被发现也没啥惩罚的。
记得有一次被抓住,瓜园主人啥都没说,又摘来几个西瓜,命令我们全部吃完,否则不让回家,直吃得我们肚子滚圆,连路都不想走了。一直到现在遇到儿时伙伴或那主人说起这趣事,每每都会引来一阵大笑。
过了儿时便再也不去扒瓜了,扒瓜只是孩子的专利,只是那情景那歌谣还时常回想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