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政河北
  • 古莲花池
  • 白石山风景区
当前位置: 保定文苑

周永战|打辘轳浇园子

来源: 保定晚报  作者:周永战
2021-07-06 09:59:41
分享:

  立夏了,天气越来越暖和,院子里自己种的几小畦蔬菜绿油油的煞是喜人,但地上已有干涸的龟裂了,于是一大清早我就拧开水龙头浇菜畦。人总是喜欢回忆,看着用自来水浇地如此方便,不由得想起了小时候浇园子的艰难。园子就是村里预留给每户的菜园子,家家户户都在那里种菜,我们嫌叫“菜园子”绕嘴,习惯叫它“园子”。

  那时生产队的大片水浇地已都打了机井,浇地方便了,各家的自留地也可沾生产队的光,用机井浇。自留园子就比较麻烦了,地块小,没机井,只好人工浇水。这是一家人一年的菜篮子,不打理好可不行。

  老家浇园子最常用的办法就是打辘轳。辘轳是当时最流行的汲水工具,由架子、辘轳轴、辘轳头、辘轳把、吊绳、水斗子等几部分组成。菜园子里的水井都是大眼井,井口直径得有几尺,右侧距井口一米多处有一根固定好的木桩,需打水浇园子时,先把辘轳轴与木桩垂直绑好,在挨近井口处用两根木棍交叉绑好支起辘轳轴,然后把辘轳头插到辘轳轴上。辘轳头是用一段一尺多长的粗圆木做成的,中间打圆孔,略粗于轴,两端用铁箍箍好,防止开裂。右边那头固定一根辘轳把,如铁锹把粗细,其形状类似一个拉扁了一些的阿拉伯数字“2”,正可手,便于摇动。把吊绳一端固定在辘轳把与辘轳头的连接处,然后一圈挨一圈绞缠在辘轳头上,另一端系上水斗子。水斗子是薄铁皮做的(也有柳条编的),上部是长方形桶状,下部类似一个倒穹顶,在水斗子上部固定一根横木,横木上固定铁环,系上吊绳。

  取水时,将水斗子放入井口,水斗子会自动下落。为防止其速度过快,要用两手轻扶辘轳头,以增加摩擦力,控制速度。注意一定要躲开辘轳把,别让它梆到自己,快速旋转的辘轳把力量很大,梆着人可不是闹着玩的。水斗子落到水里后会自动灌满水,然后用力转动辘轳把,通过绞吊绳把水斗子拉上来。打辘轳要量力而为,力气不足,半途松手,辘轳把可不是饶人的,水斗子一放一提之间,受伤者不乏其人。记得自己半大小子时已能打辘轳了,但力气还小,就半斗子半斗子地打,看好水斗子,灌到半桶水时就赶紧摇上来,这样安全。水斗子出井口时,要一手扶住辘轳把,一手把水斗子拽到井台上倾倒,将水注入连接垄沟的水池里。这个时候是最讲究技术的,一是两手得协调,一是水斗子出井口的高度得掌握得刚刚好,以水斗子底部比井口略高为好,太低了,井口一挡,水斗子没拽过来,会掉落井中,一斗子水下落,带动辘轳转动的速度可想而知,就太危险了;太高了,一旦拽过了劲,直接抛入水池,也很危险。好在那时人们都锻炼出来了,熟手打辘轳收放自如,垄沟里一会儿就水流潺潺了。

  打辘轳浇地一般都是两人配合,一个人打辘轳,另一个人看垄沟改畦口,大都从最远处一个畦浇起,浇满一个畦,挖开前面一个畦的畦口,堵住后面一段垄沟。同时不断巡视垄沟,有跑水的地方赶紧堵上,防止浪费。

  打辘轳是个力气活,几个畦浇下来,累出一身大汗。尤其是大夏天,要是长时间不下雨,就赶紧架好辘轳浇地吧。骄阳似火,打辘轳的吱吱声在田野中回响。打辘轳的人汗流浃背,不时用井拔凉水洗脸、洗头、擦身子。虽然劳累而辛苦,但看着在自己的精心呵护下长势喜人的蔬菜,脸上的笑容比阳光都灿烂。

关键词:文苑,打辘轳责任编辑:马书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