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我出生在阜平县一个小山村,30多年前,文化娱乐活动比较匮乏,看露天电影既是一种文化享受,也是人们了解外边世界必不可少的途径。
在我们当地,放露天电影一般是办喜事娶媳妇时的一种仪式,孩子过满月就看主人家的思想观念和经济状况了,不是必有的仪式,可放可不放。
山区的自然村比较小,离得都有一些距离,要是哪个村办喜事放电影,我们头一两天就会听说,兴奋得上学也心不在焉了,就等着到日子去看电影。吃过晚饭,村里年龄相仿的同学、发小,离得近的三五成群一起走着笑着闹着奔那个村去,远点的就选择交通工具,首选是二八大杠自行车。农村的夜比较黑,好在道路熟悉,一般不会出交通事故。
放啥电影是当晚全村甚至邻村最主要的话题,每次总会有消息灵通人士提前透露影片名称。放映员的大二八自行车后架上有用于放置胶片盘的扁铁盒子,盒子上往往写着影片的名称,但有的由于放映次数太多,上面的字早就模糊不清了。
大多数情况下是一晚上放两部影片,放映员的自行车后架上往往放着两个铁盒子。先放哪部后放哪部是有讲究的,第一部往往是国产片,题材多样,第二部大多是外国片。
去看电影之前得到小卖部买些零食。说是零食,也只是简简单单的那几种,瓜子必不可少,来上两毛钱的。小卖部的主人会用那不太干净的手抓上两把,买的人就放在自己的裤子或褂子口袋里,不用称,也不用食品袋。冬天有糖瓜,一毛钱5个,有时也会买上一袋方便面,边看边吃。
在放映现场,大家各自抢占有利位置,本村住户因紧邻放映场地,能占据最佳位置。人们大都自带板凳,没带的就找块砖头、石头坐着,找不到的就站着看,不一会儿就黑压压挤满了一群人。来晚了挤不进去的被人挡着,急得踮起脚来看,还有的小孩子骑在父亲的脖子上,有的小孩蹲在人家墙头上或在树上,也有的干脆到银幕的另一侧去看,不过这样看是左右反的。
当看抗战题材电影,尤其是看到侵略者烧杀抢掠老百姓时,人群顿时会安静下来,人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悲伤与愤怒,这也使儿时的我懂得要立下远大志向,好好学习,保卫祖国。
两个多小时后,随着银幕上出现“完”“剧终”“再见”等字幕,电影结束了,人们意犹未尽地收拾东西,交谈着剧情,三三两两结伴回家。
夜幕中交织着手电光,欢笑声、叹息声、车铃声不绝于耳。
今天的我们可以选择看电视、上网,到电影院里看电影,农村也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村脱了贫摘了帽,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丰富多彩,但曾经的露天电影带来的节日般的欢乐时光令我终生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