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政河北
  • 古莲花池
  • 白石山风景区
当前位置: 保定文苑

史新会|小木匠成大器

来源: 保定日报  作者:史新会
2021-04-22 16:35:58
分享:

  “曹冲称象”的故事千古流传。而在清苑,口口相传着“小木匠巧称地图”的一段往事,有人说他比曹冲更胜一筹。

  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清苑划给安国一块土地,县长想知道全县还剩多大面积。但因地图形状不规则,边界线曲折蜿蜒,谁也算不出来。有人推荐了一个小木匠,说他算帐快,常帮人们计算地亩,还能根据树影巧妙地算出大树的高度。小木匠经过一番思考,找来一块厚薄均匀的长方形木板,称得木板重量为10两,假定木板面积代表1000平方里;然后将清苑地图贴在木板上,沿地图轮廓线锯出来,再称重量。根据称出的重量,他按比例推算出了全县的近似面积。称重量计算面积,这个思路让人觉得十分神奇。

  木匠名叫于振善,清苑武安村人,人称“神算子”,他的奇思妙想还多着呢。于振善出身贫苦,14岁才被送进学校。但他天资聪颖,学习珠算时,他嫌背口诀太费事,就想研究一种不用背口诀的计算方法;三年后,他因故辍学回家,看到乡亲们劳动艰苦,又想发明机器代替人力耕种;1927年,他步行两千多里到黑河,在机械修理厂干活,偷偷画出50多张图纸。后来携图回家,孰料却全被日军抢走。回到家,他靠记忆继续研究,想造一个“木牛流马”似的“永动机”。费时五年,虽未造成,他却练就了一手精湛的木工手艺,还根据乌鸦喝水原理,造出一台挤水机。

  看到这里,有人也许要说,这算什么?雕虫小技,年轻人胡思乱想而已,谈何大器?别急,请往下看——

  在关外,他看到机器凭齿轮转动,就想给算盘安上齿轮;回到老家计算地亩,便萌发了“尺算法”的想法。1936年,他27岁。农闲时,他把自己反锁在一间小屋里,里面堆满木尺、木板、纸、笔和大大小小的齿轮,谁也搞不清他在鼓捣什么。下地干活,他也带着铅笔、小本甚至算盘。传说他拧辘轳浇园,水斗未出井口,突然扔下就往家跑;担水种山药,半道猛然丢掉扁担和水桶,蹲下又写又画……人们笑他魔症、瞎胡闹,甚至干脆叫他“于疯子”。

  “不疯魔,不成活。”1941年,机器算盘,又称“木质计算器”研制出来了:按着齿轮,不用口诀,一拨就求出数来,但只能算加减,不能算乘除,有时还不准。于振善不满意,又反复试验,改用尺子来算。割豆子时,他受镰刀斜着用省劲启发,成功研究出“尺算法”,加减乘除都能算。这是1947年4月,他研究“尺算法”已整整11年。人们不信,给他出难题:算堆、算洞、算地亩……能想出的难题都出尽了,他尺子一“斜”,数就出来了。乡亲们都说这是“神算法”。

  之后,于振善又研制出方形、圆形和长形计算器,加减、乘除、平方、开方、比例、地亩面积折合等问题,数秒内搞定,既快又准确,人称“飞电尺算法”。县政府、边区政府、野战部队都请他去授课。“尺算法”大显身手,地亩、菜金、土炮射程等复杂计算迎刃而解。1947年9月,冀中行政公署给他颁发奖状和奖金,并将“飞电尺算法”定名为“于振善尺算法”。1948年,晋察冀新华书店出版了《于振善尺算法》。天津北洋大学论证“尺算法”,完全符合数学原理。“尺算法”被编入中学辅助课本。1951年,《于振善尺算法》入编上海大公报出版的《中国的世界第一》。

  于振善攀登的步伐远未停止。1949年,他被保送到天津北洋大学,后转入南开大学数学系,既当教师又是学生。他教人们尺算法,反过来,又向师生们学习几何、代数等基础理论。期间研究出“倒数尺”,加在“方形计算器”上,不仅能乘除连算、连乘连除,而且只要把尺一斜,部分三角函数、二元二次方程式、平面几何等,立刻求出,准确无误。1950年9月25日,于振善参加全国工农兵英模代表大会,毛主席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尺算法讲义和计算器,并教导说“要努力学习,不要骄傲,要团结群众”。

  1955年,于振善大学毕业分配到南京教学仪器厂,反复研究,制造出第一批多功能的计算尺,填补了国家空白。1957年,于振善又投身到新的研究,试制300多种模型,“数块计算机模型”终于成功面世,多位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都能计算,且简便易学。之后,他又发明了划线计算法,只要在纸上横划、竖划、斜划,就能进行多位数运算。

  1961年,于振善调到河北大学,他把计算法与珠算结合,创造出杆珠计算法、双珠计算法、复珠计算法、快准珠算法,并设计出立方立体划线法模型,编写出《新计算法》一书。可惜的是,1971年,于振善因病去世,年仅62岁。只上过三年学的小木匠,凭着一种执着,一股韧劲,一步一个脚印,开辟了算学的崭新领域,成为“尺算法”的权威专家,堪称奇迹。

  一个地域的文化,是需要一些人支撑的,在清苑,于振善便是其一。虽然他早已故去,但他那种对创新的渴求,对研究的痴迷,对解决科学难题的执著,都是留给清苑乃至保定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也必将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为保定的品质之城建设贡献出强大的精神动力。

关键词:文苑,木匠责任编辑:马书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