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政河北
  • 古莲花池
  • 白石山风景区
当前位置: 领导动态 > 市委书记

党晓龙保定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建设座谈会上强调 把握城市发展新趋势人民群众新期盼 建设有思念有味道有故事的品质生活之城

来源: 保定日报  作者:白冰
2021-01-24 17:55:14
分享:

  1月21日,保定市委书记党晓龙参加保定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建设座谈会,听取专家对《保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0—2035年)》的意见建议。党晓龙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把握城市发展新趋势、人民群众新期盼,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为总纲,高标准高起点谋划好古城保护利用工作,建设有思念、有味道、有故事的品质生活之城。保定市政府市长郭建英主持。

  会议听取保定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工作情况汇报,观看规划体系及重点项目设计情况视频片,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国际旅游集团、上海艾斯贝斯建筑规划设计公司、苏州吴都建设公司、中建设计集团等单位专家学者,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先后发言,围绕保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保定古城的开发与利用、保定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在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党晓龙对专家学者表示感谢,他表示,大家从各自专业领域出发,提出了很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充分体现了对保定发展的满腔热忱,展现了高超的专业学术水平。要求规划编制单位认真研究,充分吸纳到规划之中,尽快将《规划》落地落实。

  党晓龙指出,城市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情感记忆的载体,历史文化是城市品质的魂脉所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我们科学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年全市年度工作总抓手是“奋力推动品质生活之城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落实好年度目标任务,首先要高标准高起点谋划好古城保护利用工作。

  党晓龙强调,要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传承历史文脉,彰显品质生活之城的“精气神”。要系统梳理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强化立体空间、整体风貌、文脉延续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文脉基因,做到“喜新而不厌旧”。既要有现代化的新区,也要有传统记忆的旧城;既要有声光电五彩斑斓的高楼大厦,也要有各具特色让人怀旧的古老建筑,把保定打造成为保定人心目中最温暖、最留恋、最能触摸心底柔软的家乡,建设有思念、有味道、有故事的品质生活之城。

  党晓龙强调,要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为总纲,打出品质生活之城建设的“组合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城市建设总纲。要在保定全域范围内,将规划提出的“一廊、四带、七区、多点”的市域历史文化保护框架与县城建设、乡村振兴和县域发展结合起来,谋划可实施、可操作的具体项目,特别是要紧紧抓住建党100周年这一重要节点,加快晋察冀红色文化建设。 

  要梳理城市脉络,加快推动六区协同建设品质生活之城,统筹推进西郊八大厂工业遗址的转型利用。要紧紧抓住彰显区域文化影响力的新机遇新条件,打好品质生活之城建设的舆论宣传主动仗,叫响“千年燕赵典范、百年直隶首府”的保定形象,打造保定“品质”城市精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汇聚起品质生活之城建设的磅礴伟力。

  党晓龙强调,要以主城区为突破口,按照规划提出的“一心二水三城五村”和“山—水—聚落”脉络,全力下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先手棋”。古城保护开发要与城中村改造工作相统一、相衔接,既要保护古代、近代建筑,也要保护街巷街区、城镇格局,更要保护具有浓厚保定气息的民居及地方特色的民俗。要扎实推进中国古动物博物馆等特色文化项目,彰显保定的新时代新气象。要加快以直隶总督署为核心的文化板块开发,建设“直隶文化印记步行街”。要加快水、电、气、通讯、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户外广告设施专项整治行动,实施视觉系统提升项目,管控城区景观视廊。要加强环境综合整治、街道景观提升、执法管理,对西大街、东大街、城隍庙街等街区的私搭乱建、占道经营、乱停车等现象进行综合整治。要积极争创国家、省文化旅游试点项目,谋划培育更多新的文化旅游产业“闪光点”。

  党晓龙强调,要坚持人民至上,提升城市建设管理的“强实力”。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成为城市建设的行家里手,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开发知识的学习,围绕“学先进、补短板、强弱项、理秩序、提品质”的要求,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各种方式加强学习培训。要提高城市工作能力,教育引导干部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尊重自然生态环境、尊重历史文化传承、尊重群众需求,千方百计谋求城市健康发展、增进市民福祉,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去规划、建设、管理城市。要提高贯彻落实力度,规划的目的在于执行,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奋力推动品质生活之城建设,不断开创城市发展新局面。

  市领导杨宝东、李国勇、张贵宝、张志奎、王月衡参会。

关键词:党晓龙,历史文化名城责任编辑:马书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