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口的“中国甘草第一村”招牌。
村民在对甘草片分级。
从安国城区出发沿保衡路向北2公里东拐,一条笔直大道通向齐村。路两侧苗木葱茏,村口文化墙上“中国甘草第一村”几个大字,尤其引人注目。9月8日,记者一行到安国市药都街道办事处齐村,探究这个以甘草、黄芪加工闻名天下的村庄的变迁之本。
“草过安国方成药,药经祁州始生香。”这是对安国中药材精湛加工技艺的赞誉。
齐村有1100多户,3877口人。全村现有400多户从事甘草收购和加工,户年均加工甘草鲜货100余吨,收入10多万元,多的能加工400多吨,收入可达40多万元。产业化规模化的经营加工,成为齐村百姓勤劳致富的主要途径。
齐村始建于晋,原由7个小村组成,宋时合为一体,故名“七村”,后演化为齐村。
今年52岁的村党支部书记陈子文说:“村里始终有副业,大家贫富差距不大,没有怎么贫困的。”他介绍,新中国成立初期,齐村有上百户的村民走出安国在天津做药材买卖,所以齐村在那时就有了“小天津卫”之说。村民接触的新鲜事物多了,思想也变得前卫,吃穿都比同时期的邻村讲究,当地素有“沙窝冯村大鸭梨,齐村闫村好闺女”的赞誉。“现在村里许多家有亲人在同仁堂、乐仁堂、达仁堂工作。”
改革开放后,依托安国药都这个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优势,齐村人的生意越做越大,从2000年开始做甘草加工业,逐渐发展成“中国甘草第一村”。2013年9月,安国市甘草产业协会在齐村成立。
每年9月上旬,齐村人纷纷外出,从甘肃、内蒙古、宁夏、新疆等省区,把3万余吨的甘草鲜货运回本村,经过初始的分拣,然后进行切片加工,再分销到全国各地,以及出口到东南亚、欧美等地。每年从齐村销往全国及出口的甘草片剂达六至八千吨。村民由此富裕起来,同时为周边村民带来就业机会。
由于产量大,本村劳动力严重不足,齐村要从周围村里雇佣大量农村中老年妇女从事初拣工作,高峰时段约有1200多人。这些妇女年龄从30岁到70多岁不等,日工资大约八九十元,而男切片技工一天能达到140到200元左右的收入。从10月份到春节前,3个半月时间,每位劳动力至少有上万余元的收入。
村民生活富裕,村内有了健身娱乐场所,村容整洁,邻里和谐。2016年,齐村被评为河北省美丽乡村。
和大多数农村一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上大学走出了齐村到城市工作。“现在从事这个行业的多是50岁以上的人。”陈子文说,村里老人越来越多,但在奔小康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村里有1000多亩的集体土地,每年村委会拿出几十万元集体收入用于村里机井、水泵等的维护使用,让村民免费用自来水。“全村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8户五保户除享受国家政策福利、企业入股分红外,对有劳动能力的,安排他们干一些简单工作,比如在村里搞卫生,一个月还能增加几百元收入。”
谈起未来,陈子文说,一方面,增加村集体土地收入,现在苗木收入下滑,打算搞些养殖;另一方面,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甘草行业实现人才涌流、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最终让“中国甘草第一村”,变成“世界甘草第一村”。 (记者 葛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