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的拒马河一路欢歌,流过易县南城司乡。河边,大大小小的鹅卵石看似平淡无奇,默默地接受着时光的洗礼。
在距离河边200多米远的南城司中心小学,这些不起眼的石头被一群孩子捡回了教室。清洗、上色、塑型、拼图、粘贴……在老师的启发下,圆滚滚的石头发生了神奇的变化:这是一头劈波斩浪的鲸鱼,那是一只憨态可掬的乌龟……孩子们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在鹅卵石上描绘心中缤纷的色彩。
“我们地处易县深山区,像课本上的蜡染、板画这些课程,材料准备起来十分困难,农村小学很难开展。记得那是我刚刚来到南城司不久,一次在河边散步时,看着河床上形态各异的鹅卵石,我突发奇想:能不能就地取材,让孩子们在石头上绘画呢?”作为南城司中心小学鹅卵石绘画的首创者,于金燕告诉记者,“课堂上,我尝试着在鹅卵石上作画,孩子们顿时被吸引住了,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带着热情高涨的学生到河边去选石头,清洗晾干,再拿到课堂上,让他们根据石头的形状、色彩、纹理大胆想象,用画笔给石头绘上多彩的植物,可爱的动物。我们的第一堂鹅卵石绘画课就是这样开始的。”
9月1日,秋季开学第一天,记者走进易县南城司中心小学。空旷了数月的校园被清扫一新,绽现出勃勃生机。甬道旁,色泽古朴的校园立体图,精美大气的一带一路和古丝绸之路地图,全部由师生们用鹅卵石亲手拼贴而成;教学楼的走廊里,以家乡风情为素材的学生鹅卵石画作,彰显出学校别具一格的文化底色。
“从简单到复杂,从平面到立体,从单幅作品到师生共同完成系列创作,经过10多年的探索和磨炼,我们的鹅卵石绘画日臻成熟,已经形成了系列。”于金燕骄傲地说,“2016年,在全省首届旅发大会上,我们应邀为京西百渡休闲度假区南台农家院进行文化点缀,漂亮的鹅卵石贴画赢得了来宾交口称赞。”
作为我省首批山区特岗教师的一员,2009年,刚刚大学毕业的于金燕来到易县南城司中心小学,担负起学校的美术教学工作。从11年前在拒马河畔捡拾起第一粒石子开始,小小鹅卵石便承载起于金燕对山区小学美术教育的满腔热情。
于是,她头顶烈日,去河边捡来各具形态的鹅卵石,依据鹅卵石的不同形态,用画笔画树、画草、画人物、画笑脸;
于是,她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根据石头的形状展开联想,把石头想象成汽车,想象成手机,然后把心中所想描绘在石头上;
于是,她组织开展全校鹅卵石绘画创意比赛,把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高涨。
从课程设计到教学实践,从绘画材料到粘合工艺,于金燕已经记不得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攻克过多少个创意难题。
走进学校鹅卵石画作展室,一件件作品既可独立成景又能连接成画,一幅幅稚嫩却真诚的画作饱含童真童趣,充满灵性与活力,仿佛诉说着山里孩子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经过多年积累沉淀,我们的师生鹅卵石绘画作品已经形成了植物园、二十四节气、海底世界、人生百态等多个系列。孩子们在绘画的世界得到了快乐,提升了审美水平,鹅卵石绘画也成为学校突出的文化特色。”于金燕告诉记者,“我们还把德育教育和学科知识融入到学生的作品创作过程中。比如,通过一带一路主题创作,孩子们不仅了解了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还学到了相关的历史和地理知识;通过二十四节气系列作品创作,孩子们知悉了传统文化和气象知识。我们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与鹅卵石结合起来进行创作,让孩子们在动手动脑的同时树立节俭理念和环保意识。今年疫情期间,我们顺利完成了《农村小学少先队活动与学科融合的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目前正在撰写《少先队活动融入鹅卵石绘画教学探究》论文。”
扎根山区11载,于金燕先后被评为保定市“三育人”先进个人、河北省师德先进个人。2018年,她成功入选全国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奖励培养计划,并代表河北省参加了中国教育电视台《老师,您好》节目。今年教师节,她再次荣获河北省模范教师、保定市优秀特岗教师称号,成为特岗教师的楷模。
“花开了,又谢了。一个个孩子走出大山,去追寻自己的梦想。我仍将驻守在这小小的校园,静待遍野的山花尽情绽放。”于金燕在工作日志中这样写道。(记者 张亚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