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政河北
  • 古莲花池
  • 白石山风景区
当前位置: 长城原创

【大好河山,血肉长城⑫】平原枪声丨冉庄:“地下长城”铸就“抗日模范村”

来源: 长城网  作者:王日成 李昂
2020-08-31 23:17:00
分享:

  长城网记者 王日成 通讯员 李昂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嘿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千里大平原展开了游击战......”传唱了50余年的歌曲《地道战》,生动记录了抗日战争时期,冀中人民利用地道战与日本侵略者斗争的景象。

  冉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利用“地下长城”——地道优势配合武工队、野战军对敌作战157次,打死打伤敌人2100余名,抗战时期冉庄村曾获“抗日模范村”称号。

冉庄村中心街道,两棵古槐静静矗立。 长城网记者 王日成 摄

  “我的父亲在冉庄惨案中被日军残忍杀害,我后来参加了民兵,要和他们斗争到底。”说起当年父亲牺牲时的场景,现年92岁的李恒彪依然激动。

  1939年麦收过后,日本侵略者来到河北省保定市冉庄村,逼迫村民们交出中国共产党员和抗日积极分子,身为早期的共产党员,李恒彪父亲李九德被侵略者残忍杀害。当时还是冉庄村儿童团大队长的李恒彪,后加入了当地的民兵连,成为了年龄最小的民兵。

李恒彪在冉庄地道战纪念馆讲述抗战往事。 长城网记者 王日成 摄

  “就是要拿着枪和他们拼,和他们干。”加入民兵连后,李恒彪先是和村民们一起挖地道。随着日本侵略者的扫荡愈演愈烈,冉庄人民在供群众隐蔽用的民用地道基础上又开发出了军用地道,地道内有指挥部、休息室甚至地下兵工厂等多处秘密设施。

  以冉庄村十字街为中心,村民顺沿东、西、南、北大街挖成4条干线地道,再延伸出24条支线,直通村外和周边几个村,户户相连、村村相通,长达32华里的地道成为一座能打能藏、可攻可守、进退自如的地下长城。

冉庄地道分布图。 长城网记者 王日成 摄

  “在日军投降的前夕,他们发动了最后一次扫荡,我和刘大雨把守村东的工事。”作为目前唯一一位存世的冉庄抗日民兵,李恒彪对当年的斗争记忆犹新。刘大雨用枪把敌方的将领射杀后,日军对他们隐藏的工事疯狂进攻,但两人毫发无损。

  “日本人一直都说要把民兵从地道里弄出来看看,可直到战争结束,他们也没能看到我们什么模样。”李恒彪说,得知日本侵略者投降的消息后,村民们纷纷跑到街上庆祝,高喊“共产党万岁”。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冉庄人民利用地道优势配合武工队、野战军对敌作战157次,打死打伤敌人2100余名,抗战时期曾荣获“抗日模范村”的光荣称号。

冉庄村内仍留有用于地道战的碾子工事。 长城网记者 王日成 摄

  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原馆长王树林介绍,纪念馆于1959年建成,冉庄地道战遗址于1961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冉庄地道战遗址保护区20万平方米,现仍保留着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的环境风貌,且较为完整地保存了地道3000米、各种巧妙的地道口32个。

  近年来,冉庄地道战遗址每年吸引的游客可达到100万以上人次,多以学生及企事业单位集体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为主。依托这一独特的旅游资源,冉庄村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服务业等相关行业。

冉庄村抗战南路街道修整一新。 长城网记者 王日成 摄

  “近几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冉庄村村民年人均收入每年都以1000元左右的速度增长。”冉庄村党支部副书记王国龙介绍,2019年底,该村人均年收入已达12000元左右。

  村民收入增加的同时,冉庄村的村容村貌也有了很大改观。为了更好地发展旅游业,2019年以来,该村大力聚焦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原先垃圾遍地、拥堵不堪的街道变得干净整洁、宽阔畅通,尤其是改造后的抗战南路,道路两旁的民房独具特色,景观别致。

  “我们将继续发扬地道战精神,依托红色旅游,千方百计为提高百姓生活水平而努力。”王国龙说。

关键词:保定,冉庄,地道战,抗日战争责任编辑:王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