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职教中心考点外,正要走进考场的考生,转身接受场外家长的叮嘱。 本报记者 郭诚 摄
送考老师们看到本校学生招手鼓励。 本报记者 贾博钧 摄
在三中考点,进入考场后先测量体温。 本报记者 贾博钧 摄
本报讯(记者 贾岚)就像经历了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昨日,我市63787名高三学子终于迎来了高考这一冲刺的时刻。注定是与众不同的一届考生,在“备考”与“战疫”的双重考验下,拥有了最珍贵的记忆和最无畏的勇气,也终将更加闪亮。
早上8点,记者乘车赶往市区三中考点。车从恒祥大街拐入五四路,映入眼帘的便是直立在路口中央的“禁止鸣笛”警示牌。一些驱车送考的家长迅速靠边,停车放下孩子后,便在交警指挥下有序驶离。
8点11分,记者在保定三中考点门口看到,学校电动栅栏门成半封闭状态,仅留了一条四人宽的通道,考生持准考证、身份证、体温登记表顺序通过。各校送考老师依次站立在校内的通道两侧,考生经过时,他们或击掌、或拥抱,相互说着加油。距离考场教学楼前100米处,四个红色的方顶帐篷下,分别是监考教师体温检测通道和三个学生入场通道。每个通道内,都有两名专职教师手持测温枪进行检测和手消。同侧不远处设置的“考生观察区”内,医务人员正严阵以待,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的发生。
保定外国语学校团委书记、高三年级班主任张猛隔着栅栏门向记者介绍,该校今年派出46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分赴市区各考点送考。“感觉我比学生紧张!昨天晚上还有点失眠。因为上午考试是高考第一场,入场前,我又给孩子们做了心理指导、提示了应考技巧,并要求他们考试时把握答题时间。”
8点50分,考生基本都已入场完毕,三中考点门口许多送考的家长们却久久不愿离开。他们有的三两议论,有的高举手机录制视频留下珍贵的影像资料,个别的干脆坐在便道的马路沿上等候考生散场……
二中高三年级1712班学生家长李娜告诉记者:“作为家长,这会儿能做的就是默默支持与陪伴,别再给孩子增加额外压力。这届考生不容易,只要尽力发挥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