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政河北
  • 古莲花池
  • 白石山风景区
当前位置: 汽车频道 > 行业资讯

第14代轩逸,是东风日产未来两年的最大依靠

来源: 车辙  作者:
2019-05-07 14:02:42
分享:

  当我在4月上旬看到新一代轩逸的申报图时,觉得这次换代的造型十分成功。

  很明显轩逸是套用天籁的设计,却一点也没有违和感,好像V-Motion 2.0天生就是为轩逸设计的,只不过让天籁用着先亮相罢了。

  东风日产的动作也很快,中下旬就直接在上海车展全球首发,同时摆出好几辆展车,外观内饰随便把玩,一点也没有遮遮掩掩。

  不过也是,再不来就晚了。

  这一代轩逸都是2012年的事情了,经典轩逸更是要追溯到10年前那会,我还是个骑着脚踏车的追风少年啊。

  也就是网约车的盛行,才让实惠、省油的轩逸经久不衰,2018年以46.7万辆的销量超越朗逸和卡罗拉,成为最热销的轿车。

  但是不管是多么经典的车型,总有换代的一天,连朗逸都换代换成MQB了,第14代轩逸也总算要在年内上市。

  既运动,也高级

  隔着十几米的距离对比了轩逸和天籁之后,我觉得后者的尺寸对于V-Motion 2.0来说太长了,放在4641/1815/1447毫米的轩逸身上正合适。

  可能是因为天籁的线条有些直愣,轩逸做了一些圆润化处理,特别是尾部,让整辆车看起来更饱满和舒展。

  很显然,这一代轩逸想要突出的是立体的运动感。

  除了悬浮式车顶和金属橙的主打色,还有两道从进气格栅延伸到引擎盖的粗壮肌肉线条,一前一后的肩线和中间的腰线,都在强调“生机和自信”和“健美与活力”的设计理念。

  因此一贯以家用车形象示人的轩逸,意外地变成改装的好胚子,同时把风阻系数降到0.26(说不定百公里油耗还有0.1-0.2L的下降),工程设计团队应该是花了不少心血。

  既家用,又精致

  内饰则使用最新的“滑翔翼型(Gliding wing)”设计,和天籁几乎是一个模子的挡把、仪表盘、平底方向盘和空调控制区,瞬间提高了轩逸的现代化气息和轻盈感,而不是现款老成的时代感。

  除了质感的升级,新内饰改掉了现款轩逸的一处缺点,原本拉到最前位置的中央扶手,刚好位于第二个水杯上方。如果不拉,偏后的扶手无法提供舒适的支撑。

▲现款轩逸的中央扶手和水杯架有干涉

  新轩逸的中央手枕不会影响水杯,虽然无法移动,手肘却可以舒适地枕在上面,手掌也刚好和挡把契合,这要多亏了出色的人机工程设计。

  想要一眼识别小弟和大哥,最直观的是轩逸的三个出风口是涡轮造型,前排也只有一个USB接口和点烟器;还有车窗升降面板的碳纤维贴纸,其实日产这一招增加运动感有点画蛇添足。

  运动感差点意思,精致度却提升不少。

  或许是配色和用料的原因,以及镀铬包边的出风口、滚花处理的旋钮、菱形纹的座椅和带有缝线的大面积皮革,这副棕褐色的内饰高级感不比天籁差多少。

  不过在细节方面,比如旋钮和按键松松垮垮的操作手感,暴露了这是一款成本受限的家用车。

▲不要以为转着有“咔哒咔哒”的质感

  另外,悬浮式的8英寸屏幕配有车载Wifi、高德高航和车联网功能,界面却十分简单和老派。

  老派到有点时间倒流的错觉,让人怀疑现在到底是2009年还是2019年,唯一的好处是容易上手。

  既然是日产出品,后排自然仍是熟悉的大沙发,靠背角度、座垫长度和柔软度都是一如既往的合适和舒服,非常适合逛一天车展后,到这里休息一下。

  至于地板中间的一处凸起,高度和宽度并不会对第五位乘客造成多大的影响。

  总而言之,轩逸在家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全车的情调,这绝对是一款让人愿意多坐一会,多看一眼的汽车。

  刚好另一款备受关注的紧凑级合资轿车,新一代雷凌也公开了内饰,目前分为正常版和特供的科技版。

  一拉开科技版的车门,我估计10个人有9个人被眼前的景象震住了。

  这巨大的12.1英寸竖屏和白色搪塑,感觉就是几年前的国产车才做的事情,只有盲目地堆砌,毫无设计感可言。

  难道丰田真的理解2019年国人的口味?

  好在旁边的低配双擎和CH-R如出一辙,还是悬浮式的8英寸触控屏。

  然而考虑到双擎的售价,内饰依然是不加掩饰的塑料件,哪怕不提大众朗逸、宝来,轩逸的外观内饰也比雷凌高半级。

  既陈旧,也革新

  遗憾的是,轩逸搭载的还是祖传的1.6L自吸发动机。

  略微改变的是有一些听不懂的词汇加持,什么镜面熔射缸孔、e-VTC电动的可变气门正时控制、TCV多级扰流控制和EGR废气再循环,最终输出139马力和169牛米,只比上一代多出12马力和省略不计的1牛米。

  匹配的照旧是CVT变速箱,在主动式进气格栅的帮助下,据称百公里油耗只有4.9L。

  我们不提倡键盘评车。

  实际上我可以想象,这套动力系统的输出是特别线性,脚下踩多少,发动机就给多少。只是开起来特别没劲,再往后加速就干吼不跑了。

▲ECO模式

  这也暴露了日产不再是“技术日产”的窘境,涡轮机只有“大排量”2.0T,欧洲的1.3T也迟迟不引进,无奈也只有接着给1.6L打补丁了。

  然而日产声称,轩逸首次应用IDM集成动态控制模块,这里面包括ITC智能循迹控制、IRC智能行驶舒适控制和iEB智能发动机制动。

  这些英文中文的词汇有利于改善车辆的操控,甚至提高加速乐趣。

  说是这样,我估计开起来还是那副老样子,当然话又说话来,轩逸只要做好本分的工作足矣,没必要追求所谓的快感。

  因为一款奔着走量的紧凑级轿车,在年轻群体逐渐成为消费主力的今天,成功的公式是外观运动+内核家用。

  所以实实在在的主被动安全配置,无疑是轩逸潜在消费者关注的。

  日产为轩逸下放了IFCW超视距碰撞预警系统、EAPM油门误踩智能纠正、IDA智能疲劳驾驶预警系统这三项功能。

  大家都知道碰撞预警,就是快和前车亲密接触的时候提醒驾驶者,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

  超视距则是通过雷达监测前车乃至前前车。如果前前车突然减速,系统利用屏幕显示和警报提醒驾驶员,降低连环追尾的风险。

  还有引发多次事故的油门误踩,现在有了只能纠正,轩逸以2-15KM/H低速行驶的时候,雷达在无时不刻地监测周围的物体。

  一旦发现碰撞危险,却没有做出及时的刹车动作,系统立刻以同样的方式提醒驾驶员,这时候踩油门,汽车也不走,反而采取主动刹车的措施。

  等到刹停后,车辆还会保持2秒的静止,相当于给车主喘口气的时间,随后再把控制权交给车主。

  虽然我把轩逸吹得天花乱坠,最终疑问还是归结于售价。想要拥有以上这些配置,消费者必须花多少钱,是顶配的价格,还是入门车型就有了?

  因为刚刚被我喷得一文不值的雷凌,是丰田有史以来在紧凑级轿车入门版给到的最高配置,尤其是安全配置,更别提全系是后独立悬挂。

  当然了,雷凌的预售价也没有公布,这一切都是未知数。

  销量越高,责任越大

  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轩逸的担子比雷凌重不少。

  即使东风日产在2018年创下116万辆的销量记录,同比增长3.9%,这是46万辆的轩逸、16.5万辆的逍客和20.5万辆奇骏的功劳。

  但是日产今年投放新车的速度大大放慢,换代的只有轩逸一款,改款的有逍客、楼兰和西玛,然后就没有了。

  换句话说,至少未来这两年,在新车层出不穷的当下,在日产对技术和SUV进行大换血之前,轩逸必须维持日产在消费者心中的关注度和新鲜感。

  假以时日出现掉队的情况,日产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福特,而原因就是换代跟不上节奏,也缺少符合时代需求的技术。

  本文由长城网汽车频道内容合作方“车辙”授权转载。

关键词:责任编辑:马书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