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在2019年真的来势汹汹,在第一季度几乎所有的新车话题都是围绕着纯电动车展开。可是,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无论是今年即将发布的新车,还是2021年才会发售的准量产车,其续航里程基本都停留在了400km-500km级别。当然,这里要除开特斯拉Model 3。
比如,今年注定一时瑜亮的两款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吉利GE11和广汽新能源Aion S——它们的NEDC续航标称都在400km+和500km+两个级别。
比如,即将发布的唐EV600、北汽EU5 R550、威马EX5 500这几款新车,其NEDC续航里程都在450km-500km范围。
再看那些还未上市、但是今年会推向市场的新车:蔚来ES6不同版本的NEDC续航为410km-510km;爱驰U5的NEDC在460km左右;拜腾M-Byte宣称的NEDC为520km;天际ME7的NEDC续航里程也是500km左右。
还有豪华品牌的电动,目前已经上市的捷豹I-Pace的NEDC也差不多为456km。而今年年底将会上市的豪华品牌纯电SUV中,奔驰EQC的NEDC续航里程是450km左右;奥迪e-tron在WLTP工况在400km左右,换算成NEDC差不多在525km;如无意外,宝马X3纯电动版的续航里程应该也是这一级别。
即使我们把目光放远一些,明年年底能够推向市场的奥迪Q4 e-tron的NEDC续航也就是突破500km,Polestar 2的NEDC续航还是在500km。
以上所有的数据大致可以证明一件事情,至少在2021年前后,车企是不会在续航里程上取得更大突破了。400km到500km这个区间至少会是一代车的范围。只不过,豪华品牌可以通过更大的电池组实现500km往上的续航,而普罗大众的产品,应该会集中在400km+的水平。
唯一的例外是特斯拉,Model 3,或者后续的Model Y可以提供高达NEDC标准下600km+的续航,当然消费者为此也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根据特斯拉给出的数据,40万级别的长续航后驱版NEDC数据为664km,45万级别的长续航双电机版NEDC为590km,50万级别得性能版为595km。
诚然,特斯拉Model 3的续航实力的确更胜一筹,可是比较来看,也并未超出期望。用价格的尺度来衡量,无论是蔚来ES6,还是奥迪Q4 e-tron,我相信都不会比特斯拉Model 3长续航后驱版更贵,只是续航里程少了20%左右。如果特斯拉真的在中国市场投放标准版Model 3,那么这个续航差距还会进一步缩小——更为关键的一点是,即便是特斯拉自己也认为,标准续航版才是真正走量的产品。
这里你无须强调NEDC续航的不严谨,即便切换成EPA或者WLTP测试之后,这些500km+的表现大多可以保持在350km-400km+,同一种测试环境下所有产品的续航表现依然都是同一水平。
因而我们可以认为,在这一代电动车上,续航里程已经被“锁死”了。
在我看来,这种“续航锁死”既有电池技术层面的原因,但也是综合成本、实际使用需求的考虑。至关重要的一点在于,假如我们认定电池能量密度得到提升,比如到了200Wh/kg,那么车企还会放同样重量的电池来进一步把续航里程拉到700km+、800km+吗?我认为不会的,在减重和降成本的前提下,车企未必会选择更低成本、更轻车身来维持现有500+的表现。
另一个需求对比是,单次满电行驶里程在400-500km级别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这个和传统燃油车的满油状态是一致的。那么,是车企去为了满足消费需求而增加自己的成本,还是更愿意让市场去调节消费者的使用习惯,答案其实不言而喻。所以,“续航锁死”这个状况不是一个被动的结果,很大程度上也是车企在主动地平衡。
这种“续航锁死”导致了一个竞争的变化就很有意思了。当前消费者对于特斯拉Model 3的好感,很大程度上源于两方面,一是NEDC超过600+的续航表现,二是特斯拉的AutoPilot系统。那么在“续航锁死”的前提下,Model 3的第一个优势显然很快会被消怡殆尽。
无论是其他豪华品牌同样可以做到500km+,还是说大众级电动车在不到特斯拉一半价格的基础上实现400km+的表现,这都让Model 3的超长续航显得意义不大。毕竟不是每个人都会时刻都需要城际旅行,同时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花更少的钱来赌公共充电设施的普及其实是更为合理的选择。
一旦续航里程不再是特斯拉的竞争优势之后,我们对于特斯拉的认知其实也会发生变化。
例如现在我们讨论特斯拉Model 3的驾驶性能,会觉得这家新造车企业的新车在驾驶性上已经没有什么短板,言下之意就是达到了传统车企的水平。反过来说,如果传统车企的续航里程达到了特斯拉Model 3大概80%的水平,在驾驶性能上也依然保持,甚至在价格上更便宜、做工更好,那么如何来评价特斯拉的优势呢?同理,在特斯拉一直力推的AP功能上也类似,其实L2级别驾驶辅助在自主品牌上都已经开始推进,当前的问题是高成本的三目摄像头如何下放而已。
一旦传统车企和特斯拉重新站在同一水平线上竞争,这足以给到传统车企超越的机会——车联网、内饰、配置、做工、驾驶性能、更低成本的智能辅助驾驶,任何一方面都能够成为突破口。
只不过我感觉特斯拉当前也无暇顾及竞争,它的当务之急是如何降低单车成本。我猜测特斯拉很可能在后续产品里面也不会再放那么多电池了,那种预装一样容量电池、然后屏蔽一部分的生产模式,放在亟待低成本化的Model 3上面是很不现实的。此外,我还认为马斯克或许隔不了多久也会宣布不在Model 3上面预装所有的AP硬件,这样才可能真正把低配产品价格拉低到25万元人民币。
可那时候的特斯拉,卖点会是什么呢?
本文由长城网汽车频道内容合作方“驾仕派”授权转载。